第二章 清风无言(1 / 2)

加入书签

 银穗有年迈者,不喜长生神位,自囚于山野,欲感渡恶鬼三万,以证人心。

…………

大夏北境有古泽名为南,传说南泽在混沌氏开天辟地时就存在了,某位大神曾被人追杀八万里,最后躲于泽中才免一死,方成上古时期两大名帝始祖之一,更有无数修士陨落于此,数不清的道祖圣人在此地孕出金莲,悟彻天道。

历经数万年的风雨星尘洗礼,南泽早已蕴出泽灵,被世人奉为圣泽。

是为大夏与北方守岁分隔界处。

泽边,一位头戴暗黄斗笠的老人正聚精会神地盯着水中的红木鱼漂,满脸兴奋。

只见红色的鱼漂试探性地摆动了几下,接着便骤然下沉,斗笠老人顿时神情一喜,猛地用力一提,一只酒盅大小的金色王八破水而出,被老者结结实实地甩出了岸边七八米。

老人看着最多一两重的王八,刷地阴下了脸,气呼呼道,“这是第三次了,老夫就没见过你这么脸皮厚的鳖,也罢,既然你想走,老夫把你带走就是了!”

上岸后不蹦也不跳的金色王八似乎听懂了老人的话,欢快地吐出了嘴里的鱼线,老者立即大呼小叫道,“你慢点,弄坏了我的线当心我炖了你!”

从王八嘴里吐出来的线上本该挂着鱼钩的地方系着一团黑疙瘩,很容易就能看出是用黑线缠成的球,连鱼钩都没有更别说鱼饵了。

斗笠老人瞪了一眼金色王八,心疼地收起地上的线,随后恶狠狠地将王八拎起,看都没看就丢进了鱼篓中。

把王八扔进鱼篓后,老人眼角余光上眺,瞥了一眼北方渐渐逼过来的滚滚黑云,兀自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太平盛世,活着的时候不知道珍惜,死了后又恋恋不舍了,何必呢?”

老人哼着小曲儿收拾好渔具,又将鱼篓背上,一步踏出,整个人竟是赫然出现在了百米外的大夏边界黑铁城墙下,老人清了清嗓子,“大夏的小伙子们啊,帮我这老骨头一把啊。”

东胜神洲大小六十四国,上千道斋庙堂,宗门学院,有一条共认的明令,也只有一条。

非修行之人不得擅自出境,哪怕是一国之君都不例外,违令者杀无赦。

南泽以南是世人居住的地方,以北于俗子百姓而言是地狱,于仙人修士来说则是天堂。

斗笠老人被士兵们用绳梯拉上城墙后,北方众山上空的黑云忽然像龙卷风一般向南袭来,喘息间就黑了半边天,恍若没有半点月光的冷夜,满城的驻城兵不明所以,还以为是山风暴雨即将来临,叮嘱老人早点回家,斗笠老者捋了捋胡须道,“不急,这不是山雨,你们看银穗山那边。”

“天这么阴怎么可能不会下雨呢,孙老您还是快回家吧,不然一会儿大娘又该来找你了。”

负责监管驻城兵的守卫长漫不经心地顺着老人的目光朝北边看了一眼,便又把头转了过来催促孙姓斗笠老者,刹那间又突然记起了什么,猛地转过身再次向银穗山那边望去,“这,这,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在境外?王洪!这是怎么回事?!”

“除了那位书生外谁还闲的没事乱闯边境,我大夏军威素来严谨,也没人敢吧,不过乔兰,你这眼神这么好,当上这个守卫长花了不少银子吧?”

孙姓斗笠老人提起那名“书生”时嘴角露出一抹古怪的笑,又拍了叫乔兰的守卫长两下,后者有些茫然,又有些吃惊道,“咱们大夏选拔守城将难如登天,孙老您何来此言呢?”

实际上这位胖乎乎的守卫长花了将近两千两雪花银才“垫实”了自己的位置,被老人一语中的,惊讶的很,他从孙姓老人半个月前第一次来的时候就觉得这位戴着黄斗笠的老人不寻常,此时被老人这么一说,愈发肯定自己的想象了。

“头,他们好像不是人!”

正当胖守卫长咳嗽了两声准备大拍老人马屁时一个眼尖的城兵叫出了声,乔兰这才反应过来老者说的是什么意思,脸上一阵火辣,老者冲他眨了眨眼,一脸举世皆聪明我独傻的样子,又唱起他那不知名的小曲下城了。

“快看那是什么!”

“天啊,头,快看!”

“……………”

近千名大呼小叫的士兵的视线都投往了一个方向,银穗山南山谷入口处。

银穗山脉为横形山脉,宛如一条蜿蜒起伏的巨龙,南脉只有一道出口,且仅容两人同时穿过,山脉内却是蕴藏有万千沟谷,仿佛画师酒后肆意临摹之作,飘逸沉稳,肃穆威严。

南泽南边与北边俨然两座天地,一边白天,一边黑夜,昏天黑地,天空中的黑云隐隐散发着红光,尤属山谷入口处极浓,整座银穗山南脉密密麻麻站满了人,如果靠近看的话就会发现这些“人”脸上全都毫无血色,没有半点生气,是为死尸。

这些死尸一个个发疯般地往山谷出口处冲,奇怪的是他们纵使是站在距地面不足半米高的山坡上,也没有一个直接往下跳的,像一大锅待煮的羔羊,只知道往上爬。

而在锅外,静静地立着一位白衣老者,手中一杆血龙旗红光四射,像极了凶狠贪婪的饿狼,打着万分精气神盯着锅中的美食,稍稍有一只爬了上来,饿狼上去就是一口,原本完整的羊头瞬间被咬了个稀巴烂。

不远处还有一位青衣少年,少年望着面前众多死尸,脸上满是微笑,对着众尸点点头,低身捡起一块石头,几步冲至距自己最近的一具死尸跟前,闪电般跃起,惊雷般砸下,脑浆四溅,死尸坚硬的头颅上多出一个深坑,坑中深深埋着一块鲜红的石头。

少年笑容不减半分,后退两步,马上便又冲下一具死尸奔去。

正是老苦头和李安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