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01章 第十四章:入主京城(六十八节)(101)(1 / 2)

加入书签

 第六十八节:英雄未曾得殊遇,更遣能臣向西去。

(101)

易铭召见钱谦益的时候,对他先打压后重任,其余人等,均感觉易铭如此安置,甚为得当,就不住颂扬大王英明,易铭心安理得受了,又让众人坐。

易铭喝了两口茶,眼光盯着众人看,见郑成功还是很拘束,易铭这才又说道:“郑老弟,国姓爷!你给我讲讲,福建治下,现在怎么样呀?”

郑成功这才回过神来,见大王垂询福建政事,所以不敢怠慢,只见他站直身体,声如洪钟,一一道来……。

易铭对他述职报告,很是满意,只是对他讲到的关于和荷兰福尔摩沙台湾殖民当局矛盾一事,深感关注,就问他有何打算。郑成功快言快语,答道:“大王,卑职以为,当筹划长远,必要时令水师渡海征讨,将其驱逐,然后大加移民、设立屯垦、拓殖开发,又当开府建牙、常驻军队、严行吏治、教化百姓,方才万全。”

易铭听罢大喜,说道:“老弟说得好,本王正有此意,你在福建,当以此作为第一要紧之事,时机成熟,渡海攻台,这件大事,老弟可要放在心上啊!”

这郑成功未曾料到自己想经营台湾的想法得到大王首肯,亦是感激说道:“大王英明!如此一来,卑职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去做了。”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咪咪阅读,iiread 安装最新版。】

易铭对他其实多少有一点点担心,非是忠诚,而是他做事的方式。这个郑成功在东南一带,海上一霸,可是黑白两道都通吃的角色。现在归顺大秦了,所作所为,应当堂而皇之一些,这代表着大秦的体统和脸面呢!同样,易铭也知道,历史上的郑成功,要不是后来渡海驱逐荷兰人,为我大中华守住一方疆土,那么,其人行事做人,也还值得争论。比如李定国约他用兵广东,而他忽悠李定国,放他鸽子,以致李定国功败垂成,李定国因此被他气得不要不要的。

当时李定国衡阳大捷,郑成功也拥兵自重,清廷畏惧,唯恐两个联手,所以想方设法招降郑成功。而郑成功态度两可,几番要挟清廷,欲效仿朝鲜,割据一方,称王称霸。清廷不允,只答应封他“海澄公”,郑成功自然不满意,所以竟没有谈拢。后来李定国兵败,清廷态度转变,此事不了了之。假如他当时重大局,与李定国合兵一处,共御满清,或许天下形势由此扭转也难说。

想到了这些,于是,易铭特地叮嘱郑成功,说道:“你在福建,乃我大秦一方长官,应当得民心、顺民意,想万民之所想,急万民之所急。不得像过去一样,征战杀伐过甚,重武轻文,要文武并重,体恤百姓,有所作为,造福一方。”

郑成功听了,心有所悟,连声答道:“是是是是!卑职一定谨遵大王教诲。”

易铭笑着道:“老弟如果能够收回台湾,我就封你为王,你郑家世袭罔替,如何?”这边如何不干,早又谢之再三,旁边自蹿出太史令司马小迁,早拿着本本,将易铭刚才所讲之事,记录在案。

郑成功不失时机告退,其余几人中,除范旷外,易铭还留下了朱信、赵龙甲及顾炎武。

正当此时,秦任、黄宗羲却又赶来了,易铭知道,这秦任一来,定是有事。于是几个一进屋,易铭吩咐旁边闲杂人等,都退了去,几个刚磕头起来坐定,秦任自然迫不及待,将他眼下面临的大事难事,一一向易铭汇报无遗。

原来秦任这几日署理政务,千头万绪事情繁杂,因易铭小事概不过问,秦任倒还可放手去做。他那些副手,易铭进京后又委派了不少,本应该条理清楚、事事明朗才对。只是这易铭又不上朝、不坐殿,大事小事,均不出养心殿,大不了召集一些部门头头开会这么一议,就万事大吉了。

所以秦任举凡有拿不准的或自个儿不敢擅自作主的,也不敢一天数趟往宫里跑,几天来竟导致许多要务堆积。刚才听说易铭会见郑成功、钱谦益等,又闻得这赵龙甲、朱信也在,感觉正好敦促大王,就此开个御前会议也好。出门就遇见黄宗羲,不分由说,一把拉了,往皇宫里赶。

难怪秦任不敢擅自做主,实在是事关重大,不能等闲视之。

因为秦任所言第一件事,则是东北来电,说满清退出关外后,本想以沈阳作为王城,岂料李淏不讲信誉,人在北京搞公关,暗中却纵兵占了不让。多尔衮打又不敢打,因此忧惧成疾,几日前郊外行猎,坠马重伤,不一日暴毙。鳌拜、索尼等,拥着顺治,到了本溪、抚顺,急急上表,再三与大秦要情,说是否允他等为大秦世代镇守长白一山,永不再叛云云!

易铭问了在场众人意思,见态度基本一致,就下令:封顺治皇帝为金王,自抚顺、本溪以东,方圆不过几百里之地,为其封邑。并严格控制其各部兵马数量,撤销八旗制度,非诏不得出封地等,同时要求其宣誓效忠大秦。

书房之内方才决定,就立即着韩知礼,将所作决定,立即电告还在路上的李淏和接替赵龙甲镇守东北的吴能奇、陈步明,让他三人即刻将此决定,告谕满清遵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