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再战(二)(1 / 2)
定远军决定歼灭方山民军,并调集各部向方山汇集,陈兆先也不甘示弱,做好了一切作战准备。有些部将被定远军打得有点胆丧,听说要与定远军决战,便提出了异议。陈兆先冷冷一笑,答道:“定远军标榜自己是仁义之师,而且听说他们军纪严明,我就偏不信了,到了战场时如此这般,我看他如何应对。”
听完陈兆先的计策,属下的部将纷纷眉开眼笑,赞叹主帅英明神武,用计如神。
至正十五年八月,定远军主力汇集到板桥,准备对江宁城发起进攻,实际上在等待机会与方山民军决战。而得到消息的陈兆先也率军离开方山,准备与定远军决一死战。
接到方山民军的动向,刘浩然不由长舒了一口气,旁边的邓友德不由问道:“护军,方山民军决定与我军决战,大人为何反而轻松下来了。”
刘浩然看了看这位年仅十八岁,但是已经能够统领一部独当一面的将领,笑着解释道:“我定远军以长矛方阵为基础,几经实战历练,已经今非昔比。要论野外正面作战,我敢说江南没有一支军队是我军的对手。而方山民军却避长求短,与我军寻战,自然是败局已定。”
“大人说方山民军避长求短,那他们该如何扬长避短呢?”邓友德想了想,对刘浩然的判断非常认可,因为他也对定远军如今的实力有信心,只是不明白刘浩然所说的方山民军避长求短。
“方山民军野外正战不敌我定远军,但是他们都是江南本地人,对这一带的水土地理非常熟悉。如果是我,就任由定远军去攻打江宁城,自己率军直入太平等地,侵扰定远军后方。”
“我明白护军大人的意思了,方山民军应该像元廷水师一样,不求与我军的决战,只是做为横在我军喉咙里的一根刺,到时让我军前后受敌,疲于应付,无心攻打江宁。”邓友德马上领悟到刘浩然的意思了。
“正是如此,如果陈兆先真的这样做,我就只能孤注一掷,全力攻打江宁,到时就看到底是我军先支撑不住自行撤军,还是江宁先支撑不住被攻陷。”
看到邓友德以及常遇春、傅友德、冯国胜等人在一旁若有所思地点头,刘浩然心里暗自高兴,属下的这些将领都是一时英杰,在历史上为老朱同志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现在归了自己,当然要好好应用起来,不仅如此,还要把自己所知道的后人们总结出来的军事经验和知识传授给他们,将来定远军还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而战争也会也打越大,必须让他们打开眼界,迅速成长起来。
八月二十六日,定远军与方山民军的决战在板桥镇与方山之间的田野上展开了。为了一战决胜负,刘浩然一口气排出了常遇春、丁德兴、邓友德、赵德胜、华云龙、茅成六大主力步兵团,排成两个长矛大方阵向方山民军压过去,而冯国胜、胡大海、叶升等部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战斗一打响,正如大家所预料的,方山民军挡不住随着战鼓节奏声缓缓前进的定远军长矛大方阵,在结墙如林的攻势面前,的确没有哪支军队能面对闪着寒光的长矛大海而不胆怯。整齐而沉重的脚步声与鼓声相呼应,而长矛似乎与定远军将士们融为了一体,胆敢站在前面的方山民军只有一个下场,被刺成了血葫芦。他们手里大刀、盾牌毫无作用,连同他们的勇气一起,被定远军锋利的长矛撕成了碎片。
陈兆先一开战就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在野外,自己的方山民军真的不堪定远军一击,或许只有元廷的铁骑可以冲垮这座移动的长矛之山。但是陈兆先咬着牙在坚持着,他把所有的希望都押在了后续的计策上,他相信,只要定远军的长矛方阵自己散开,方山民军就能冲过去把他们打败。
过了半个时辰,前锋受到惨重打击的方山民军开始撤退了,但是大家都看出来了,方山民军撤得并不慌乱,甚至可以说是有秩序地撤退。所以左右前敌指挥常遇春和丁德兴并不急于压上,而是指挥军队继续缓缓前进,用如山如海的长矛继续逼近方山民军。
当方山民军潮水般退出之后,战场上突然出现了奇怪的一幕。在方山民军让出的地方放着数以千计的箱子,这些零乱的箱子都被打开了,露出里面的物品,有闪着金白光的金银珠宝,有精美的绫罗绸缎,都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东西。而在箱子旁边坐着数千名哭泣的年轻女子,她们衣衫褴褛,难以遮体,露出雪白的身体,看到定远军缓缓行军过来,更是心惊胆战,惶恐不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