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开源两策(2 / 2)

加入书签

陈和果然来了兴趣,开口道:“无论是何景象,有一点永远不会变。”

“我们的敌人不会让丞相的方案成为现实。他们会使出一切难以想象的手段来阻止这一切。”

但是,朝堂之上的景象却与陈和所猜测的很不一致。整个朝会,基本变成了宋璟和永明帝的私下商谈。

没有一个人出来打断他们,也没有一个人出来反对宋璟的方案。就连宋璟往日的对头们,岳东楼和岳惟中父子也是一声不吭,神游太虚。这不符合逻辑。

“陛下,几日前你给我出的三道难题,钱,粮,人。臣不才,只能解决钱和人的问题。特意准备了两个法子,可说与陛下一听。”宋璟正身而立,向着永明帝拱手礼拜。

“说来听听。”永明帝应道。

“欲求富国者,无非开源节流两条路。然如今边境吃紧,节流乃是久久为功,已经是来不及了。只有开源一条路可以走。若因循常理,开源之法首推赋税。可陛下在登基之时便已经宣告天下,永不加赋。如今我大乾正当盛世,陛下自然不能出尔反尔。

“再者,便是陛下所言给商人增加赋税。这一点,臣不敢苟同。我大乾历来皆是重本抑商,历代对商人的刻剥之法,本朝悉备。为何还有这么多人愿意从商经商,皆因此时正当盛世,百业兴旺,万民安康。可是,再怎么兴旺也抵不住陛下一而再,再而三地增大负担。需知食货者生民之本也,商亦为四民之一。只因食货之人多为贱丈夫,修身不足,容易见利亡义,因小失大。所以上古先王才对商人多有鄙夷,然利弊相生,食货之业恰恰是王政之端。妄动之,必受反动。还望陛下明断。”宋璟说道此处,不禁再次拜向台阶。

这金銮殿上则是鸦雀无声,谁都没有想到,宋璟会大胆到如此地步,真是毫不顾忌,啥实话都敢说。

永明帝高高坐在龙椅之上,看不清他的表情。谁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被宋璟给戳了痛处。毕竟刚才那番话明里暗里都在说他的不是。

见永明帝没有回应,宋璟也不慌,继续说道:“即使要对商人加税,也当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可陛下在上月却只是针对宗门商人加税,未免有失公正。况且,自从天工院开始在王朝九州修建铁路,开通火云车。不知耗费了多少物资财力,虽说这是为了王朝的百年大计,但这大部分代价却只是让中小宗门承担了。”

“那你的意思是,让我给地方的宗族商人还有地方的官商都加税。你觉得可能吗?”永明帝还是按耐不住,开金口道。

“若可富国,加税亦可。若不能,加税何用。臣有开源两策,可不用税使国自富。”宋璟说着,后退了一步。

“讲。”永明帝干净地说道。

“一策为开内之法。山林水泽,乃天地之生也。天地之生物以养人,古王者藏之以为用。这是为了更长远地利国利民。而今,君上一纸禁之,使人不得擅其私而公共之。世殊时异,自当有所变化方能不负上天之德,先王之教化。

“盐政便是其中的利害之所。一则,当于多盐之地开放榷盐,使民间百姓商人也有机会产盐贩盐。从而避免官盐太贵,损害百姓利益。二则,于出盐之乡置盐官,将所产之盐卖与商人,给予其盐引凭证准其于一州之内运卖。同时于无盐之乡置官盐存储,以平抑盐价。”宋璟说出了他的盐政改制之法。

此法既不会完全放弃榷盐制度,也不会像以往一样,以为国之名行掠民之实。

永明帝听了,还是不发一言。只不过,他的身姿从仰坐变成了端坐。确实是在认真思考宋璟这一提议。

他当然不会怀疑这个方案的理论性,他只是在思考他的可行性。需知这世上的事,尤其是政事,大多都是知易行难,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如果,眼前这人不是宋璟的话,恐怕永明帝连考虑的可能性都不会有。

台上一片沉默,台下则是暗自躁动。虽说大家伙都是在装木头人,可站了快一上午,总有几个人腿脚开始不听话。毕竟,这朝堂上的修士也就十来个。看着这两个虚境大修士在哪比定力,徐图和他的徒弟高颂是眼巴巴地看着,一边跟张松岳和王宁远两人眼神交流一下,打发时间。

终于,永明帝开口道:“说说第二策吧。”

宋璟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幕,平静地说道:“第二策开外。于九边之地,设一对外市场,于外族互通有无,以我所余换我所缺。”

听到这第二策,就连一直神游的岳太师都忍不住看了过来。因为这第二策,在永明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亲自试过,可惜功败垂成。如今,宋璟居然还敢当着他的面旧策重提。

“你想在什么地方开设这个市场。”永明帝立刻问道。

“榆—林—镇。”宋璟字字铿锵,这三个字说出来后,气势更盛了几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