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两小儿在川上(1 / 2)
凉风乍起,吹皱一江秋水。岸边槐花因风而落,弥漫着淡淡清香,水中荷叶朵朵向阳,时有水滴滚下。已是春末立夏时分,虽春意未消,然暑气日盛。南直隶池州府中,秋浦河流水缓缓向南,穿城而去。官道上行人来来往往,步伐轻缓,店铺内吆喝声时有时无,全城一片懒洋洋的,尽显休养生息之象。
秋浦河岸边的树荫小道上,有两个少年一前一后,慢悠悠的来回走着。二人约莫十岁年纪,身穿着米白色细布衣衫,不显华丽,倒也十分干净。手里抓着些零食干果,边走边吃。身后跟着的是个十二岁的丫环,瞧着眉头微皱,似有心事。两人来回晃悠累了,到得一棵古槐树旁,便席地坐下,望着河水,咯吱咯吱的吃着手里的花生。
这左边的孩子,面容清秀,方脸修眉,眼睛中散发着明亮光芒。他已先吃完,拍了拍手,将双手背着枕在了树上,便向后靠去,口中喃喃念道:“子在川上曰···”。那右边的少年身形略显瘦弱,容貌朴实,目光中却带着丝丝暖意。见他抬头吐了一颗干瘪的花生,跟着接了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忽而一阵风吹过,古槐树上掉落大片的槐花,撒在两人的身上。方脸的孩子将花聚了聚,捧在左手心里,回头望去,对着树后不远的丫环笑道:“小杨桃,这些天上掉下来的花,送给你”。那小杨桃两步走向前,伸手接了,开心的点了点头说,“谢谢姬旦青少爷,王云少爷,这花闻着很香呢”。
低头吐花生壳的王云,听着转过身来,苦笑道:“不用谢我,小姬帮你收集的,谢他就好了”,顿了顿又说,“对了,回头拿给客栈的买提师傅,洗洗干净做个菜,槐花炒鸡蛋,不炒鸡蛋清,你说好不好吃”。小杨桃眉头舒展,两眼放光,双手微扬,差点把槐花撒了,就在那吃吃的害羞道,“要是再有个豆角炒茄子,就着米饭更好吃了”。
小杨桃一身淡淡碧瑶色水袖衣裙,脚踏一双绣着桃花的鞋子,站在树下,风吹裙摆,浅笑盈盈,蛮是招人喜欢。方脸的姬旦青,看这二人笑的开心,知道两人在戏弄自己,霎时脸显得更方了。于是便转移话题说道:“哎,我说小云,你还没入学堂读书,为何论语孟子都好像熟读过一样。是你父亲教你的吗?”
王云还未答话,小杨桃就抢着道:“才不是呢,云少爷五岁之前都还不会说话,大家还以为他是哑巴。有一天,家里遇到个高僧,才变好的。可是老爷又忙着入京考试,哪有时间教少爷读书呀。这次咱们来九华山礼佛,也是顺路找骆师傅回去当教书先生的。”
打了打身上尘土,王云伸下懒腰站了起来,对着姬旦青点头道:“没错,我五岁前是没开口说话。不过,可不是因为不会说话。”
“那是为了什么?”姬旦青觉得自己的脸又方了,好奇问道。
“很简单呀,五岁之前只是没想好,自己来到这世上,第一句话该说什么,总不能太草率,所以就不说了。后来那个和尚来了,摸了摸我的头,说了句,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我不知怎么,听了这八个字,也就开始慢慢说话了。而这些论语孟子,古诗词曲,是我在看爷爷写字诵读的时候,自己默记的。”
听到默记二字,姬旦青脸上先是震惊,又是嫉妒,脸型方了一方,神色变了两变,方说道:“小云你真是个天才。我每次读书念经,背诵许久,有些篇章文字亦不能记得周全。你5岁就可以默记,当真厉害,算得上神童啦。”
“生当如此,便不算才”,王云帮着小杨桃又捡了些干净槐花,“小时候,听长辈说母亲怀我之时,梦见有仙人站立于云中,怀中抱一赤子,然后几天便有了我。爷爷于是为我取名为云,以求吉祥富贵之意。”
“生当如此,便不算才。小云,没想到你和我一样的谦虚嘛,哈哈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