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选才任用(2 / 2)

加入书签

臧洪拱手道:“主公,此言甚好。之前我军处处以军事为主,此举虽是无奈之举,但长久以往,必将文武不均。强时可以扫荡天下,弱时便分崩离析。如若主公想更进一步,谋求更大发展,此时整改正是最好的时机。否则,一旦积重难返,想要整改却也难了。”

吕布点了点头,臧洪的政治眼光和才能,早有体会。他脸色欣喜,朝向臧洪道:“子源,你担任郡守之职久矣!对此,你可有什么意见?”

臧洪沉思了一会道:“主公,大汉采取郡国制,郡有郡守,国有国相。都尉掌军事,郡丞、长史管政事。依我看来,这不需要太大改变。主公首先要做的是,首先将这些基层官员全部补充完毕,让一郡的事务正常运转起来,这才是最紧要的地方。”

吕布皱了一下眉头道:“这个我也知道,但目前的情况是,我军根本没有那么多人才补充进来。江东大战,淮南变乱,两地人才凋零。很多地方,都是一个官吏身兼数职。况且除了郡吏,还有县吏,这个缺口不是一般的大啊!”

臧洪道:“主公,不然。以洪看来,天下官吏可分为三类。其一,能力出众,有一国之能,而担任一郡之职。这类人管理起本郡事务游刃有余,轻松异常。其二,能力一般,但却足可担任一郡之职,管理政务马马虎虎,勉强过关。其三,能力粗鄙,不堪重任,比着乡间村夫亦强不了多少。前两种可称谓干吏,后一种可称谓污吏。这两种官吏在每个时代都是并立而存,无法独存。主公所说没有那么多人才,是因为您一直拿前者的标准来选拔官员。”

吕布点了点头,示意臧洪继续说。

“汉代官员的任命,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上官听闻某些人有才能,下书招募;另一个是某些人才能显著,被本地官吏所知道,而被推举为孝廉,获取从官的资格。主公,你可以让各地官员推举贤才,在很短时间内,便可凑齐您所需要的官吏。在此其中,可能会存在不少我们上面所说的那种污吏。但只要定期考察其政绩,慢慢筛选,最后所留下的大多数肯定都是干才。”

吕布笑道:“这个样子,就是乌七八黑,先招来再说。”

臧洪点了点头道:“可以这么说。但目前让各郡正常运转起来,才是重中之重,那点损失也是我们能承受的。”

诸葛亮在旁边突然插口道:“主公,我以为在以上两种选拔人才的基础上,还可以再加上一个自荐。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那种机会被官吏所认识的。”

“主公,这个好,也给普通人一个机会。如此以来他们必然对主公忠心耿耿,感恩戴德。”高顺出身行伍,知道这样的机会对于普通人意味着什么,因而极力支持。

吕布沉思了一下道:“那就在每一个郡设立一个招贤馆,让专人负责纳贤取士。一个人无论是文采好,还是膂力强,都可以招进里面,等待候选任用。子源,那就以你所在的九江郡首先实施,看看效果如何之后,再推广到其他郡。”

臧洪拱手道:“诺!”

诸葛亮道:“主公,那个招贤的计划可以缓缓实施。亮这里尚有一些人才推荐给主公,您可以暂作任用。”

吕布脸色欣喜道:“快快说来。”

“会稽阚泽,博学多闻,为一代大儒,足以一郡之长史。彭城严畯,流落江东,心情忠厚,待人以诚,主公亦可付以重任。还有昔日江东之娄县县令吾粲、江都县令全柔,孙河,张昭之子张承,顾雍之子顾绍,俱有各长,主公俱可以因才任用。”

吕布皱了一下眉头道:“阚泽和严畯等人俱在乡野,我倒是可以去信一封,招募他们前来。吾粲、全柔此刻都已任命,你是觉得我的任命不合理吗?”

“主公,两人俱有大才,担任一个小小的县令有点屈才。我的意思是对他们封以高官,一方面显示主公容人之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逐步弱化忠于孙氏士民的抵抗之心。”

“那孙河、顾绍又怎么讲?一个是孙氏宗亲,另一个的父亲在城池被破之时殉城,可以说间接死在我手中,他岂能不愤恨?”

“主公,两人对您愤恨,完全可以理解,但有些事情您却必须做。例如顾绍,目前正在服丧,你可以以官府名义,送其钱粮,慢慢感化于他。而孙河,性情高傲,但却并非寡情之人,主公如若时常对其恩宠,必能收服于他。”

吕布沉思了一会,叹了一口气道:“希望吧!我会依你所言,先试试看。”

“主公英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