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掌上生花(1 / 2)

加入书签

 如果说将府是进入仕途的捷径,那么张家“百忍堂”就是你在仕途能否站住脚跟的根基。

张家其始祖张公瑾是张家鼎盛时期的存在。

张公瑾又称百岁老人,其在世时以和治家,仗义疏财,人多家业大,骡马成群。有许多远亲近邻时常登门求助,有的借粮,有的借钱,有的使用农具和牲畜。讲信用的到时归还,也有些人借去不还,甚至把农具和牲口卖掉。天长日久,家人有的愤愤不平,提出今后决不再借给他们。张公瑾却说:“如果他们都像我们一样,什么都有,还来求我们吗?因为他们有困难,所以,才求助于我们。”因此,在他的家里,每人都树立了一个助人为乐的思想。

张家最有名的就是家训《百忍歌》

百忍歌(张公艺)此版为张氏家训

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

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

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

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

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

刘伶败了名,只为酒不忍;

陈灵灭了国,只为色不忍;

石崇破了家,只为财不忍;

项羽送了命,只为气不忍;

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

古来创业人,谁个不是忍。

百忍歌,歌百忍;

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

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邻近;

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

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

忍得骨肉存人伦,忍得口腹全物命;

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憾;

忍得人骂不回口,他的恶口自安靖;

忍得人打不回手,他的毒手自没劲;

须知忍让真君子,莫说忍让是愚蠢;

忍时人只笑痴呆,忍过人自知修省;

就是人笑也要忍,莫听人言便不忍;

世间愚人笑的忍,上天神明重的忍;

我若不是固要忍,人家不是更要忍;

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

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

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张家认为:天下事,孰有大於用忍者乎?天有四时,地有高卑,人有贤愚,事有荣枯,不忍何为?且古之成大事者,必也用乎忍!一时之得失、一事之是非何足道哉?夫忍者,非惟进德保身,纳福远祸之良策。虽齐家国、协万邦、致太平亦必用焉。是天子犹且有忍矣。然人皆知忍之为用也大,而临事每每一忍犹难。况百忍乎?

几代相传,张家是遍布开花,但其中大多数陆陆续续的都已没落,现如今还算兴旺的也就只有当今的御使大夫张博雍。在当今朝堂也算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张生,正是张博雍之子,所剩的唯一一个男丁,原本还有一个哥哥后再在为朝廷平叛叛乱中战死,张生的哥哥战死使得当今天子心怀愧疚,家族更为优待。目前家中也就只有张生一名男丁和一个妹妹张梦琪。

张梦琪不清楚,但是张生却真的是完完全全没有遗传到他们张家的风格,每天花天酒地,吊儿郎当,估计要不是念着是张家唯一的血脉,张博雍早就不认这个儿子了。好在虽然不怎么干正事倒也是在家族的逼迫下有点成绩,虽没落下一个才子的名声但也没有被人说道是废物。

张生和赵君尧的认识也是在年少的一次张博雍的串门走访。

那时候的两人都还年少,都是自家的宝贝,在自己的府中都是被吓人拥护着,生怕跌着碰着,很少有人能放的开真的融入其中。

当两人遇到一起那才真的是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两人一见如故。

家里的原本还能自保的鸡鸭鱼狗猫,这一下算是真的遭了殃,抵不过两人的毒手。

左手抓着鸡脖子,右脚踩着旺财头,还要和远处的大鹅互相伸着脖子龇牙的对峙着。

摸肚兜擦屁股,是说用起来舒服。用胭脂画鬼脸,说是画完之后香喷喷的。府上付下一片狼藉,原本就惧怕景轩一人的,后再张生的名字也深深的印在了府上的心里。

真正让侯爷和张博雍发火的那是那次,两人将家里武明侯的一只爱宠狗“一不小心”玩死了。两人惊慌失措,害怕被责骂,然后偷偷的将尸体弄到了后山,给埋了。埋了就埋了吧,不知道从哪里学到的还给弄了个坟堆,弄坟堆就弄坟堆吧,在坟堆前面还立了块碑,立碑就立碑吧,可能玩着玩着忘记了忧愁,一时兴起。照葫芦画瓢居然还在上面用胭脂歪歪扭扭的写着先父赵武明母张博雍之墓。据说当时没有想写张博雍,但是张生感觉不公平,认为有他爸爸的名字,自己爸爸也要写上去,难得自己会写的几个字。最后在一顿争吵之后,赵君尧才不甘的妥协。弄完之后还很有仪式的磕了几个头。

后来被府内的巡逻发现,吓的立刻报告给侯爷,以为有刺客肆意侮辱,试问在府内谁敢这样做,不说树立墓碑了,就是全名怕是也没人敢称呼。侯爷听闻后和张博雍立刻赶往现场,两人看后哭笑不得,这字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