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环首刀出炉(2 / 2)
从辰时作战,一直到了打到了下午,血气冲天,尸骨成堆,函谷雄关仍纹丝不动,几波冲上去的魏卒,也被围杀在城头,死于乱军之下,最后公孙衍终于下了撤兵的命令。</p>
红色军团守兵撤退,黑色军团在后面追击,最终在弓箭手、骑兵的阻挠下,秦军也停止追杀,守兵回关。</p>
第一日的函谷关战斗算是告一段落,秦魏浴血奋战,展现两国的雄风和武风,让其它诸侯国心中钦佩,作为三家分晋同源的赵国、韩国都感到不小的压力,明日就是赵军了,刚健勇武的赵国将士,必然会与秦国来一场激烈交锋。</p>
双方各自停战后,回去清点人数,召开会议商讨今日作战下来的得失与收获。</p>
一战下来,秦国死伤接近三万,而魏军伤亡达到五万多,比例悬殊,这就是拥有雄关天险的地利优势。</p>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战争没有绝对的胜利,只要达到最初的目标,有所损失也值得!</p>
………</p>
就在函谷关外五国盟军和秦军厮杀如火如荼,两败俱伤的时候,辰凌却在燕国辽东地带的步云山,一边监军,一边督促少府顾彦章派人修筑军械库和冶铁坊。</p>
按照辰凌的最初设计,整个冶铁坊,依山而建,半城半山,后面山上依次而下都是一间间宽大的冶炼、铸造、铸剑、造甲的工间,并在山体内挖洞穴,修建山体基地。</p>
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很多军民参与,于是辰凌下令,调来一支刚招募凑集的一万新军过来修建,然后从难民中挑选一些壮年,按日支付工钱和食物,这样既能满足劳动力需求,又能让这些难民中的壮丁,有所营生赚钱之处,养家糊口。</p>
数日后,白家的第一批工匠、铸剑师到来,开始投入冶铁坊的山城内。</p>
另一方面,在辽东千山分支山脉中果然被斥候找到了铁矿,准备先小规模开采,用来试生产。</p>
这次白家还调用了燕国地带的白氏商会力量,向燕国提供物资,粮食和寒冬衣服等,解决大部分难民入冬挨冻挨饿的问题,当然购买这些物资的钱币,辰凌利用魏国辰府的数万金储备,帮着支付过了,还有一部分,靠着辰凌与白若溪的关系,暂时赊欠,但是辰凌绝口未提,自己就是燕国储君,使得白若溪还以为,辰凌与燕国正在做大买卖。</p>
没有办法,辰凌与燕国储君的身份,相差太大,太过敏感,为了实现日后的大业,在时机未成熟的时候,他会谨慎保密,除了几位燕国重臣、亲信侍卫和易太后外,天下无人再知,即使心爱的女人,暂时也不能相告,毕竟牵扯的利害关系太大了,辰凌不能把复国大业和江山宏图,押在女人手里。</p>
淳于臻派人在当地几座县城招集百余名能工巧匠,开始向白家的工匠师、铸剑师学习铸剑的工艺,按照储君吩咐,最后把这批匠师分成三组,一组负责打造兵器,一组负责打造战甲,一组负责打造各类器具,互不干涉影响。</p>
由于时间紧迫,尚未完工的冶铁坊就开始部分投入使用,先熔炼了废旧的兵器和生铁,准备打造了两千把战刀,利用白家铸剑师高超的手艺,加大火温,并投入一些玄铁锡铬矿质,打造刀体狭长有一米,刀身弯曲,刃部延长,刀背较厚,刀柄呈扁圆环状,又吸收了现代日本刀的长处,非常适用实战格斗,劈砍杀伤的威力增大。</p>
“储君,第一炉的‘刀器’出炉了。”一位铸剑大师恭敬抵过一柄新打造的刀。</p>
辰凌接过第一批刚出炉的环首刀,有模有样,劈砍一番,大开大合,斩断了几把佩剑后,刀口仍然锋利,微微点头,虽然工艺还不成熟,品质也不够高,但是比铁剑韧性要强出不少,每一个尖刀特种兵都拿着一柄这样兵器,偷袭辽东城的齐军,应该不成问题了。,最快更新本书最新章节,清爽,希望大家可以喜欢。</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