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雍正资料【凑字数,可以不看】(1 / 2)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满族,母为康熙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庙号世宗。
清世宗年轻时跟从顾八代、徐元梦等学习经史,又与禅僧接近,稍懂佛学。曾随圣祖巡幸江南,朝佛五台山,秋狝热河(今河北承德),并奉命往祭曲阜孔庙、盛京(今辽宁沈阳)祖陵。清圣祖亲征噶尔丹,从征掌正红旗大营。康熙末年,同其他皇子争为储君。圣祖驾崩后,他在十三皇子胤祥的帮助下继承帝位。又传他在隆科多的帮助下夺了抚远大将军胤禵的帝位。雍正继承帝位究竟是康熙亲传,还是篡改遗诏篡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尚无定论。
清世宗即位时已四十五岁,加之前此的经历,使他比较了解世情,并具有丰富的统治经验。即位后,他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首先是消除异己,分化瓦解诸皇子集团,将胤禵从西北军前召回,加以圈禁。晋封胤禩为廉亲王和总理事务大臣。将胤禟发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鉴于清朝没有行之有效的立储制度,常因皇位继承权产生争端,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雍正元年(1723),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以此限制、减少官员的贪赃舞弊和横征暴敛。二年,又针对康熙末年各地亏空钱粮严重,决定严格清查,对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赃,对民间拖欠,命在短期内分年带征。三年,世宗以作威作福、结党营私之名,责令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自尽,同时削隆科多太保,后圈禁致死。并因此株连出汪景祺《西征随笔》案和查嗣庭试题案。七年,发生曾静遣其徒张熙策动川陕总督岳钟琪谋反的投书案,牵连到已故理学家吕留良,世宗遂大兴文字狱,以作为控制思想、打击政敌、提高自己权威的手段。同年,为适应西北用兵之需,始设军机房(十年时改军机处),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军机大臣只能缮述皇帝命令,本身无赞画权,因而使皇帝更加集权于一身。他还在题本、奏本之外,命督抚布按等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在经济上采取了一些旨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雍正二年,开始实行直隶巡抚李维钧提出的“摊丁入亩”的赋役制度,同时宣布取消儒户、宦户,限制绅衿特权,使无论贫富力役负担比较合理。同时,为了解决人口日益增长所需粮食问题,更加严格地执行传统的重农抑末方针,鼓励垦荒,强调粮食生产,反对种植经济作物,并反对开矿和发展手工业。他注意兴修水利,除治理黄河、建筑浙江海塘外,命怡亲王胤祥在直隶开展营田水利,在宁夏修筑和疏浚水渠。与此同时,实行社会改革。雍正元年,下令削除山西、陕西乐籍,并命其他贱籍也照此办理。后来浙江绍兴惰民、安徽徽州“伴当”、宁国世仆、广东疍户、江苏常熟丐户相继开豁为良,从而打击了残存的蓄奴制度,对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世宗在位期间还注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及外交关系。雍正四年,根据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议,大规模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取消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四川等省的一些土司,加强了中央对该地区的统治。五年,清廷同俄国订立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在划定中俄边界及处理两国通商问题等方面,维护了国家主权。
清世宗把他批阅过的奏折选择一部分辑成《朱批谕旨》。他对臣工的谕旨,由张廷玉等纪录编成《上谕内阁》、《上谕八旗》。他的各种体裁的文章被后人辑为《御制文集》。雍正十三年,世宗卒。谥宪皇帝。
[编辑本段]主要功绩
整顿吏治。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吏治废弛,贪污**已然成风。他克服各个方面的阻力,在全国上下大规模的开展清查亏空,设立会考府,实行耗羡归公,实行养廉银制度,取缔陋规等多项工作,由于他态度决断,雷厉风行,清朝的财政状况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官吏贪污吏治**的坏况都有很大的转变。旅日华人学者杨启樵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清朝恐早衰亡。”有“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
摊丁入亩。这是一项重大的赋税改革。中国自古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均须缴纳人头税。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耗羡归公。我国古代以银、铜为货币,征税时,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有一定附加费。此项附加费称"耗羡"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县征收,作为地方办公及官吏们的额外收入。耗羡无法定征收额,州县随心所欲,从重征收,有的抽正税一两、耗羡达五六钱,人民负担甚重。雍正实行"耗羡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大幅度提高官吏们的俸入。这样,既减轻了人民负担,又保证了廉政的推行。故雍正说:"自行此法以来,吏治稍得澄清,闾阎咸免扰累。"这就是所谓的“高薪养廉”。
创立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明代权力集于内阁,故有权相产生。清雍正把权力进一步集中在皇帝手中,创立军机处,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为皇帝出主意、写文件,理政务,"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其特点是处理政事精简速密。军机大臣直接与各地、各部打交道,了解地方情形,传达皇帝意旨。此机构存在200年,直至清末。与创立军机处伴随的是推广奏折制度。由于以前的官文书批转手续繁复,且经多人阅看,时间拖延且难于保密,而奏折则向皇帝直接呈送,直达皇帝本人。雍正扩大了可向皇帝上奏折的人数,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时反映情况,报告政务,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使官员们相互监督,皇帝得以了解他们的贤愚、勤惰、政绩、操守。
改土归流。我国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其职务为世袭,仅名义上接受清朝的册封。土司们生杀予夺、骄恣专擅。这种制度妨碍了国家的统一和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雍正即位后,废除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许多土司,改成和全国一致的州县制度。"改土归流"是一场严重的斗争,许多土司武装反抗,雍正坚决派兵平定。在平叛战争中虽然也累及无辜,给少数民族造成伤害,但从长远来说,"改土归流"是进步的措施,打击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据和特权,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利。
雍正前期严格执行海禁。但后因考虑沿海地确百姓疾苦。于雍正五年开放洋禁。允许民人往南洋贸易。海禁施行于闽、粤两省。雍正对当时地鸦片贸易也较为重视。他地鸦片政策是:贩卖毒品。严惩不贷。严格区分药用鸦片与毒品鸦片烟。毒品严禁。药用不干涉。且照顾小本商人地正当利益。对待西欧来地使者。雍正也以礼相待。他虽竭力反对天主教等在中国民间地传播(这其中一部分地原因也在于封建皇帝思想地保守性)。但同时。他对天主教也并无恶意。五年。博尔都噶尔(今葡萄牙)使臣麦德乐来京。雍正对他地优待。使他深为感激。甚至于雍正寿辰之时。在天主堂作祈祷。为之祝寿。雍正还选了一些有才能地传教士在宫中研制外国仪器和烧造材料。马戛尔尼当年来华。有一部分原因是雍正在伏尔泰笔下地“开明”为欧洲人所共知。使他们对中国皇帝(当时是乾隆)与对华通商充满了美好地幻想。
作为一个封建皇帝。他虽然开放洋禁。为南方沿海一部分人民恢复康熙末年被剥夺地谋生手段。促进中国与南洋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但同时。他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其局限性。
另外。废除贱籍。废除腰斩也是他一个功绩。其实。废除腰斩地原因是这样地:雍正皇帝有一次杀了一个人。是用腰斩。因为腰斩是一刀从腰部砍下去。砍下去之后人还活着。这个人在被砍之后。用手指蘸着血在地上连写七个“惨”字。雍正皇帝听说之后觉得非常惨。所以就下令废除腰斩。
他在位短短地13年所做出地改革。比他父亲(康熙)所做出地改革还要多。可以说雍正是一个改革型地皇帝。
清世宗勤于政务。大力清除康熙统治后期地各种积弊。取得一定成效。对清代历史发展有一定贡献。但他统治严酷。猜忌多疑。刻薄寡恩。这是他性格地弱点。从而容易得罪很多官僚阶级。同时。也正是因为他地严厉统治和超乎寻常地努力当中大清帝国逐渐走向鼎盛。也才为康乾盛世起了承前启后地作用。
另外。雍正地勤奋不仅是过去皇帝。就算在现代领导人。也没有几个可以跟他媲美地。他在位12年8个月里头。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一年之中只有在他生日那天才会休息。而且每天地睡眠还不够4个小时。仅仅在数万件奏折中所写下地批语。就多达1000多万字。所以现在地满族人口中。历史上由女真、野人女真、蒙古、朝鲜、汉、呼尔哈、索伦等诸多民族部落融合而成并且绝大多数满族祖先为汉族人。
家庭组成
雍正子女
雍正皇帝先后得十子四女,皇长子和皇次子幼年去世。密诏中,雍正把皇位传给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即乾隆。命皇三子弘时自毙。皇五子弘昼从小软弱,未能也无意和兄长们争位。
爱新觉罗·弘晖,长子,端亲王。
爱新觉罗·弘时,三子,削宗籍。
爱新觉罗·弘历,四子,和硕宝亲王,清高宗,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昼,五子,和恭亲王。
爱新觉罗·弘瞻,六子,果恭郡王,后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之后。
爱新觉罗·福惠,七子,怀亲王。
爱新觉罗·弘昀,早殇。
爱新觉罗·弘昐,早殇。
爱新觉罗·福宜,早殇。
爱新觉罗·福沛,早殇。
长女(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和硕怀恪公主,次女,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三女(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四女(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殇,母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养女和硕淑慎公主,理亲王允礽第六女,母侧福晋唐氏;
养女和硕和惠公主,怡亲王允祥第四女,母嫡福晋兆佳氏;
养女和硕端柔公主,庄亲王允禄长女,母嫡福晋郭络罗氏。
全部皇子按出生先后统排|生卒年|玉牒排序|日常生活中排行称呼|
一、弘晖|康熙三十六年三月生,康熙四十三年殇8岁|第一子|
二、弘昐|康熙三十六年六月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殇3岁|无|
三、弘昀|康熙三十九年八月生,康熙四十九年殇11岁|第二子|
四、弘时|康熙四十三年二月生,雍正五年八月六日死24岁|第三子|皇三子,三阿哥
五、弘历|康熙五十年八月生,嘉庆四年正月死89岁|第四子|皇四子、四阿哥、宝亲王|
六、弘昼|康熙五十年十一月生,乾隆三十五年死60岁|第五子|皇五子、五阿哥、和亲王|
七、福宜|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康熙六十年正月殇2岁|无|
八、福慧|康熙六十年十月生,雍正六年九月殇8岁|无|八阿哥|
九、福沛|雍正元年五月生,旋殇|无|
十、弘曕|雍正十一年六月生、乾隆三十年三月死33岁|第六子|六阿哥、圆明园阿哥、果郡王。
弘曕是雍正第十个儿子,序齿排行为六。
世宗十子:
孝敬宪皇后生端亲王弘晖,
孝圣宪皇后生高宗,
纯悫皇贵妃耿佳氏生和恭亲王弘昼
敦肃皇贵妃年佳氏生福宜、怀亲王福惠、福沛
谦妃刘氏生果恭郡王弘瞻
齐妃李氏生弘昀、弘时、弘昐
弘曕后为果毅亲王允礼后。弘昀、弘昐、福宜、福沛皆殇,无封。
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
端亲王弘晖,世宗第一子。八岁殇。高宗即位,追封亲王,谥曰端。
和恭亲王弘昼,世宗第五子。雍正十一年,封和亲王。十三年,设办理苗疆事务处,命高宗与弘昼领其事。乾隆间,预议政。弘昼少骄抗,上每优容之。尝监试八旗子弟于正大光明殿,日晡,弘昼请上退食,上未许。弘昼遽曰:“上疑吾买嘱士子耶?”明日,弘昼入谢,上曰:“使昨答一语,汝齑粉矣!”待之如初。性复奢侈,世宗雍邸旧赀,上悉以赐之,故富于他王。好言丧礼,言:“人无百年不死者,奚讳为?”尝手订丧仪,坐庭际,使家人祭奠哀泣,岸然饮啖以为乐。作明器象鼎彝盘盂,置几榻侧。三十年,薨,予谥。子永璧,袭。三十七年,薨,谥曰勤。子绵伦,袭郡王。三十九年,薨,谥曰谨。弟绵循,袭。嘉庆二十二年,薨,谥曰恪。子奕亨,袭贝勒。卒,子载容,袭贝子。同治中,加贝勒衔。卒,谥敏恪。子溥廉,袭镇国公。
怀亲王福惠,世宗第七子。八岁殇。高宗即位,追封亲王,谥曰怀。
雍正后妃
世宗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内大臣费扬古女。世宗为皇子,圣祖册后为嫡福晋。雍正元年,册为皇后。九年九月己丑,谥孝敬皇后。及世宗崩,合葬泰陵。乾隆、嘉庆累加谥,曰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凌柱女。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雍正中,封熹妃,进熹贵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四十二年正月庚寅,崩,年八十六。葬泰陵东北,曰泰东陵。初尊太后,上徽号。国有庆,屡加上,曰崇德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皇太后。既葬,上谥。嘉庆中,再加谥,曰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子一,高宗。
敦肃皇贵妃,年氏,汉军镶黄旗人,巡抚遐龄女。事世宗潜邸,为侧福晋。雍正元年,封贵妃。三年十一月,妃病笃,进皇贵妃。并谕妃病如不起,礼仪视皇贵妃例行。妃薨逾月,妃兄羹尧得罪死。谥曰敦肃皇贵妃。乾隆初,从葬泰陵。子三:福宜、福惠、福沛,皆殇。女一,亦殇。
纯悫皇贵妃,耿氏,满洲镶黄旗人。事世宗潜邸,为格格。雍正间,封裕嫔,进裕妃。高宗时,屡加尊为裕皇贵太妃。乾隆四十九年,薨,年九十六。谥曰纯悫皇贵妃。葬妃园寝,位诸妃上。子一,弘昼。
齐妃李氏,知府李文熚女。初为世宗藩邸侧妃,康熙三十四年,生皇二女和硕怀恪公主。三十六年,生皇子弘昐。三十九年,生皇二子弘昀。四十三年,生皇三子弘时。世宗登极,雍正元年十二月,册封齐妃。乾隆二年丁巳四月初七日卒。
谦妃刘氏,管领刘满女。康熙五十三年甲午生,初入宫号贵人。雍正十一年六月,生皇六子果毅郡王弘曕,册封谦嫔。乾隆二年九月,高宗晋尊为皇考谦妃。三十二年丁亥五月二十一日卒,年五十四。
宁妃武氏,知州武柱国女。雍正十二年甲寅五月二十四日卒,追封为宁妃。
懋嫔宋氏,主事金柱女。初入侍世宗藩邸,为格格。康熙三十三年,生皇长女。四十五年,生皇三女。世宗登极,雍正元年十二月,册封懋嫔。八年庚戌卒。
郭贵人,初封常在,雍正七年晋为贵人。乾隆五十一年正月卒。三月入葬地宫。
李贵人,雍正七年被封为贵人。乾隆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卒,二十九日奉移泰陵妃园寝。
安贵人,乾隆十五年卒。暂安于殡宫。
海贵人,雍正三年为常在,十三年为晋为贵人。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卒,二十七年四月葬地宫。
张贵人,初为常在,十三年晋为贵人。雍正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卒。
老贵人,葬东陵苏麻喇姑园寝。
那常在,雍正十三年前卒,暂安于田村,后奉安泰陵妃园寝。
李常在,雍正八年为答应,十四年晋常在。乾隆五十年后卒。
马常在,雍正七年为答应,八年晋常在。乾隆三十三年卒。四十年十月葬地宫。
春常在,雍正十三年为常在。乾隆二十六年后卒。
高常在,雍正七年四月为答应,八年为常在。雍正十年卒,乾隆二年仍暂安于殡宫,后奉安泰陵妃园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