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月会试(二)(2 / 2)

加入书签

西北之地就不行,那里缺水,干旱,连风都是干冷。要不是土地辽阔,税负轻些,怕是很难过活人。

秋冬季节,二季稻谷却是已经收割完了,田边空旷一片,也没能见得什么人影。

这里已经是江南腹地了,土地肥沃乃是中原之最,其他地区一年也就收成一次,而这里,却是能收成两次。

两人都没有沿路观赏风景的兴致,所以也一直是快马加鞭,路途上除了遇到几个用牛车拖着零碎杂货的本地商人,也就只是遇到些许个外地赶考的寒窗书生。

渝州城乃是大城,这江南数省的会试今年就正好是在渝州城举办。会考时间,乃是在明年三月,不过有些路途遥远的寒窗书生,都会提前赶往渝州,先寻得一处落脚之地。省的明年会试时,花高价也未必能够找得到。

会试所提拔的乃是秀才,其中前三名者,又可称之为‘元’。

不要小看这秀才的身份,这个身份可大可小。往大处说,将来若是中了举人进士,那么最起码也是一县的父母官。别看这县令只是正七品的地方官员,可是这权力可不小。衙役,府差,官兵,税务,徭役,祭祀……统统都要县令点头!

衙役归衙门,府差算是小吏,官兵虽然归县尉管,但是办事那也要县令先点头的。

按能力大小来说,衙役管的是偷鸡摸狗,府差也就跑跑腿,而官兵呢,大多都是由退伍军士任职,负责清剿匪盗,保护一县周全。

这是往大里说,往小里说呢,秀才的身份,谋一个**品的官职,找一份凑合的差事,还是很轻松的。

所以说呢,秀才的身份,对于那些寒门读书人而言,就显得是非常重要了……

秦逸几年前就已经考取了秀才,不过由于秦母过世,他一直闭门守孝,却也未曾去参加去年的解试。

乡试取童生,会试取秀才,解试取举人,因为皇帝势弱,殿试已经有十几年没有举办过了。举人之位,已经和进士相差无几。南朝科举制度,乃是历朝历代之最严,提拔人才之手段,也是最为苛刻。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南朝才能一直维持到今日,距开国至今已有五百多年了。

乡试舞弊斩手,会试舞弊剁足,解试舞弊断头,殿试舞弊罪及家人!!!……

仅是这几点,就足够让那些文弱书生彻底断了那徇私舞弊的念头……

******************************************************************************************************************

(嗯。明天便是元旦了。是新年。是新气象。也是无名写书一周年。感谢各位支持至今,我相信,这份感激,会化为一份愿力与功德,加持在诸位的身上。

………………

一年的时间,已经足够繁衍出诸多感慨了。感慨太多,全部消化在肚中,最后唯有化为一声叹息,一缕微笑……

有诸位相伴,我并非独行。

新年了。说声祝福吧。无名是个厚道的人,所以祝福也很厚道……

祝各位男同胞,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金枪含怒涨三寸,灵龟展势显神通!!!……

………………

祝各位女同胞,嗯,嫁个像无名这样的好老公……囧……*-*)<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