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王安(1 / 2)

加入书签

 唐宁这次寻求的合作伙伴是一位在美国的华人,其实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1920年生于上海,1933年考入省立上海中学,1936年考入交通大学(才16岁就上大学了),1945年到美国深造,1948年拿下了哈佛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同年加入了霍德华艾肯的“哈佛计算机实验室”,他就是曾经的美国第五大富豪、电脑大王王安!

对计算机发展过程熟悉的朋友,对于这位华人科学家的名字绝对不会陌生,他在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经这样评价过他“如果王安能够顺利完成第二次战略转折,那么世界上将没有微软!”

唐宁这次得以与王安有合作的机会,缘于他和IBM的仇怨。据说在1945年,初到美国、求学于哈佛的王安,为了解决经济问题,去IBM面试。面试官看着这张黄皮肤面孔,说:IBM是美国最好的企业,这里不适合你,你还是找个汽车修理厂试试吧。

这句充满歧视的话激怒(www.ibxx.com)了王安。那年他24岁,从未受过这样的屈辱。走出IBM,满含怒(www.ibxx.com)气的王安回到哈佛。他争取到了高额奖学金,用3年的时间拿到了应用物理专业硕士和博士两个学位。随后,他被霍华德艾肯招入哈↖佛大学计算机实验室。

艾肯研发了世界第一台大型计算机MarkⅠ,被誉为“电脑之父”。那时候,这位先驱正困扰于计算机的存储问题。存储是王安的核心。臃肿的MarkⅠ放置在哈佛的实验室内无法移动,艾肯希望它成为一台轻巧可携带的机器,存储设备成了关键。他和团队尝试了很多方法,始终无法攻关。直到王安出现。

进入实验室第3个星期,王安便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发现,磁场振动原理可以应用于电脑存储系统,随即据此发明了磁芯存储器。这个小小的部件,改变了计算机产业的历史。磁芯存储器大大缩小了电脑的体积,使得计算机从科研迈入商用领域。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磁芯存储器一直是计算机的的主要部件。发明磁芯存储器时,王安仍是编外人员,还没有过试用期。艾肯立刻帮他转正,并且加薪%,希望留住这个天才。但是,人杰王安,又怎甘寄人篱下。

于是在1951年,王安离开哈佛,被IBM邀请他成为企业顾问。按照合约规定。IBM可以在3年内不受专利限制,自由选购器件,除货款外,对方还每月额外支付1000美元。曾被面试官无情奚落的小伙子,一跃成了这家巨头的高职。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快意的复仇故事,一份合约没能化干戈为玉帛。有了磁芯存储器,IBM开始大规模实践计算机商用领域。将之确定为未来的核心业务。他们不再满足于合作协议,决定购买这项专利。

起初。王安并不打算出售,但当时除了IBM,没有其他企业对这个超时代的产品感兴趣,他的实验室又急需资金运转。IBM提出250万美元的专利费,又很快改口,因为在收购方面。他们没有竞争对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