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初战(1 / 2)
就在李书实的幕僚们在阴馆城制定着应对董卓新政的种种方案的时候,天下也开始变得热闹了起来。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作为大汉政治经济中心的司隶地区。
“本初,你也知道闹黄巾那会董卓其实是在放水,打羌人他也没用全力,所以如果我们贸然出手的话难保不会吃亏。这一次就让我先出手试探一下吧,如果失败,也能给大家一个教训。”
司隶河内郡治所怀县县城的城头上,两个年轻人顶着凛冽的寒风静静地站在那里,而他们身后很远的地方,是一群武装到了牙齿的士兵,摆着防守的阵势却又不会打扰到被他们保护在核心的那两个应该还可能称为“青年”(以现代评选十大杰出青年的年龄标准)的人。
“公节所言有理,西凉军蛮声在外,尤其是董卓麾下,更是号称‘一往无前,无所畏惧之师’,听闻其在蜀郡面对数倍于己的羌氐联军依然可以战而胜之,更有八个羌氐部落因此而追随于他。哎,若不是卢公的部队被牵制在了北疆,否则我们就不需要如此强攻了。”
秘密来到河内的袁绍听了此间的主人河内太守王匡的话,微微点了点头,心中对于王匡这位自己曾经的同僚以及手下的表现感到满意。不过同时也升起了些许的失望。
当然,这种失望并非对眼前的王匡,在袁绍看来王匡做的已经足够的出色了。虽然那些从凉州前线返回的士兵中王匡获得的数量最少,剩下的不是来自河内的流民就是来自王匡老家泰山郡招募的游侠儿和愿意跟随其搏一个功名的山野匪盗,但是经过王匡这段时间的整合,至少在袁绍眼中,那些士兵的精气神甚至比他当初花费了大力气经营的西园军还要好。
这让自认为熟悉王匡为人和能力的袁绍多少有些小小的吃惊,不过更多的还是惊喜。
袁绍真正失望的事情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现在已经可以确定,卢植将会在这场董卓与关东世家的战争中处于一个中立的位置——并非卢植不想帮忙,而是朔州最近的麻烦可不少。
一向与董卓有着雇佣关系,互相之间关系不错但却和朔州百姓尤其是西河军民有着深仇的卢水胡诸部虽然在上一次的战斗中被李书实解决了不少的兵马,可是这一次显然得到了董卓的某些授意或者保证,摆出了一副卷土重来的架势。
如果只是卢水胡的话虽然卢植会觉得头疼,但是在乌丸人和匈奴人的帮助下再加上麴义、张燕这样的战将倒也并不发憷,真正让卢植感到棘手的,还是北方的鲜卑人。
虽然李书实已经可以确认鲜卑人的主力已经开始转向西方,目标应该是介入甚至寻机吞并乌孙,从而打开草原通向西方的通道,从而获得草原继续的军事补给。
但是,这却并不意味着鲜卑人会任由并州军和朔州军找到几乎抄后路将自己的龙庭打爆。
一个霍去病已经够了,再出一个窦宪就已经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彻底毁灭,扫进了欧洲的历史垃圾堆中,为欧洲带来了第一次黄祸,同时也让原本就已经不稳定的欧洲版图彻底陷入到了混乱的厮杀之中,一直到阿拉伯人的全面入侵。
鲜卑人可没有学习匈奴人背井离乡的打算,虽说西边的确有一片让人羡慕的土地,但是那仅仅是与他们现在生存的地方相比,途中还需要跨过寒冷荒凉的冰原或者统治当地的各个国家,基本上走到西边那片膏腴之地的时候鲜卑各部也会损失大半。更别说他们南边的土地的富饶程度更高,干嘛要舍近而求远,那可就真叫做“这是在自寻死路”了。
所以即使大部分主力被调往西边,但是魁头依然派出东部鲜卑的段、慕容等部摆出一副进攻姿态作为防御幽并朔等地的力量。
看起来似乎这些部落虽然规模也不算小,可是如果分散在各地的话他们的防御区域自然要扩大,防御厚度也相应的减少了很多,他们能够抵御来自中原的进攻么?
对于这一点从魁头和柯最等人商议过后就放心的将部队调往西方就可见一般。
虽然这样说有点对不起中原的那些豪杰们,但是很遗憾,如果中原还是那个铁板一块即使有些裂痕有些暗疮但表面看起来仍然是一块完整的存在鲜卑人也不可能有如此胆量。
可是随着董卓进京天下大乱,已经不可能有诸侯有实力防备其他诸侯进攻的同时还能够派大军进入草原。如果仅仅只是几千上万的“小”股部队的话那些鲜卑部落也不介意与他们的敌人好好的捉捉迷藏。这不仅仅是因为草原民族对于草原的熟悉,更是他们因为在主场作战而获得的自信,自信没有人能够比他们更了解草原。
这就好像在山地当中,李书实有绝对的信心给予那些草原上来的敌人以重创一样。
事实上李书实在雁门的时候除了和鲜卑人搞过一些摩擦和低烈度的袭扰之外双方都没有将战争进一步升级的**——两方对此都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没了卢植给予董卓的背后一击,袁绍等人就只能拼尽全力撞向洛阳八关以及虎牢这样的雄关,至于结局是关东诸侯们头破血流还是洛阳城破谁都不敢打包票。
不过还没等袁绍对王匡的赞叹持续多久,王匡就接着刚才的话继续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