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你教我如何选择(1 / 2)

加入书签

 袁术现在的情况看上去比起袁绍来可是差得远了。

不仅仅是因为手上最为强悍的大将孙坚被杀身亡,更是因为其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据地南阳已经基本上都被刘表和西凉军瓜分,尤其是作为南阳郡最为精华的宛城及其周边地区已经落入到了刘表的手中,现在仅仅只有位于东北方的几个县还保留在袁术的手中。

不过面对气势正盛的刘表军,看上去丢失似乎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这样的袁术,这样被荆州军和西凉军打得落荒而逃的袁术还值得其他人的注意么?

这个问题在现代人看来或许是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尤其是在游戏中,这位同样四世三公的嫡系后代能力值比他的那个同父异母的兄长可是差远了,手下文臣武将也无法与冀州相提并论,另一个位面中还会因为某个众所周知的原因而成为和董卓一样的天下公敌,其举动的脑残程度绝对是在三国中排名三甲之列,与之比起来王允的举动完全就是小儿科。

可就是这样的主,竟然被现在的袁绍视为心腹大患,是不是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呢?

其实还真不是这样。

因为抛开个人的能力以及手下的能力,那么,袁绍崛起的条件与袁术几乎完全一致。

固然一场讨董之战给袁绍加分不少,可是面对作为四世三公的名门袁氏嫡系子孙的袁术,在袁绍看来即使是最乐观的估计也不过是将原本因为身份上的差异而带来的劣势扭转,但想要彻底将袁术甩开,凭现在袁绍的力量还是不够的。

更别说通过与公孙瓒和陶谦的结盟,袁术明面上所能调动的力量要远远超过明面上与刘表结盟外加还有一个叫做曹操的小弟的袁绍。

毕竟刘表是汉室宗亲。目光始终未曾离开长安城中的那个至高宝座,其所拥有的不确定性要比公孙瓒和陶谦要高。而且从荆州表现出的实力,并不弱于袁绍所掌控的被并州和公孙瓒啃了两口的冀州,刘表在儒林中的名望也是极高的,双方之间或许还隐藏着主导权的争夺。

而且别忘了,袁术固然丢掉了重要的南阳盆地,但是随着孙坚的战殁。豫州这片原本就是袁术“租借”给孙坚的地区便回到其名下,而豫州的地理条件也并不比冀州差到哪里,而且北望兖州,南临扬州,若是妥善发展,同样可以集聚成就霸业的资本。

所以说,至少从眼下的局势来看,袁绍及其势力自身的实力更强一些,而袁术一方则有着更加强大的外势。但不论是哪一方面。双方之间的差距都十分有限。

当代人看问题的视角自然与未来人不同,故此在大部分世家豪强甚至百姓的眼中,现在的大汉,完全就是二袁之间的较量。

至于李书实?

或许会是这场较量中一颗有分量的砝码,又或者仅仅只是一个打着酱油路过的路人。

好吧,就算李书实忙活了这么多。但是在中原人的眼中这位同样来自“边鄙之地”的乡下小子顶多也不过是董卓第二。董卓都已经被玩死了,李书实又能翻起多大的浪呢?

这并非是世家目空一切,而是世家对自身实力的绝对自信。自信任何一家诸侯想要夺取天下都必然要依靠他们,纵然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家族兴起有的家族衰落,但是对于整个世家这个阶层而言,基本上垄断了知识的他们必然会在国家治理中拥有巨大的话语权。

争夺天下的时候武将们或许还有一些作用,可是国家建立后,如果那些因为武勋而兴起的家族不向世家靠拢,结果只能是被核心圈排斥,边缘化。

更别说世家同样可以依靠更好的营养,更多的传承打造出更多的军事勋贵。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被刀剑逼到头顶。世家们是不会放弃自己的高傲的。

不过实事求是的说,袁术的表现倒也不是真的那么糟糕。

虽然丢了富庶的南阳对袁术而言打击不小,可是他还是利用南阳这片土地成功让荆州军和西凉军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裂痕。

当然。这其中固然有袁术细作的挑拨,但是也不得不承认的是,没有了董卓制约的西凉军就是一群失去头狼的狼群,没有了目标的同时却拥有了更大的攻击性,再加上唯一能够让这群狼恢复一定理性的那个人又因为某些原因而放弃了自己应尽的义务,于是在各种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造成了西凉军为了战利品突袭了荆州军部队的事实。

一时之间,还未来得及庆祝己方基本统一整个荆州的荆州军就不得不面对来自西凉军的巨大压力,几次交锋处于下风的事实更是让战胜了袁术军而有些头脑发热的荆州军将领冷静了下来,甚至有个别人已经对西凉的骑兵部队患上了某种恐惧症。

不过依托河网和宛城临时被加固的城防,以及西凉军主力还忙于西凉内部事物的时间差,荆州军倒也将战线堪堪维持了下来,并且趁机将南阳北部的人口向南迁移。

从黄巾之乱开始中间经过了江夏兵变,孙坚强杀南阳太守张咨,讨董之战对南阳的骚扰,袁术对南阳地区的过分榨取一直到现在为了保住胜利果实而采取的大搬迁等等,数年下来,原本人口百万,世家豪强无数,积累资财更是数不胜数的南阳,在这一轮又一轮的洗地中逐渐衰败了下来,往日的繁华也变成了明日黄花。

这还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

不过,南阳的衰落却造就了另外两家诸侯的崛起——一个自然是现在南阳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荆州牧刘表,另一个则是通过接纳南阳甚至中原地区流民而实力颇增的益州牧刘焉。

后者虽然在长安之乱中损失不小,不过通过接纳来自三辅和南阳的流民,同时通过收买、暗杀,甚至是联姻等多种手段收编了为数不少的羌、氐、夷、叟等西南少数民族部落。这些人组成了两支部队,前者号称东洲兵而后者则被成为西州兵。

这两支部队共同的特点都是纪律性较差且极其凶残暴虐。虽说战斗力无法与西凉军、并州军这样当世强军相比,可用来平定益州境内那些对刘焉的统治不满的世家豪强却是绰绰有余。

而且若是将战场放在益州的群山之中,那些西州兵所能发挥出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咳咳,似乎有点跑题了,那么让我们将视线重新转回到刘表和袁术之间吧。

袁术在刘表的北面给刘表找了一个让他不得不付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精力才能应付的对手,仅仅是西凉军的存在便让荆州军大半主力被牵制在了襄阳到南阳这一线。而同样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江陵,变这样被暴露了出来。

于是,袁术下出了第二步棋。

而这颗被下出去的棋子,便是刘表的部将,来自南阳的张羡。

张羡来自南阳张姓世家,早年做过桂阳、零陵地区的县长,政绩不错,在荆南一代有着相当巨大的声望,尤其是擅长与荆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的交流安抚工作。

刘表当初因为击杀了孙坚。导致孙坚曾经任职的长沙郡士绅百姓对刘表非常的敌视,他们怀念当初孙坚在长沙时的种种好处。于是在当地豪强苏代的煽动下,长沙的士绅百姓很快便推举苏代做长沙太守起兵反抗刘表。

虽说苏代的叛乱很快便被当时气势正盛的荆州军平息,可是长沙的士绅百姓与刘表之间的对立情绪并没有因此而缓和,反而却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无奈之下,刘表只好认命官声优良且维稳能力出色的张羡做长沙太守。

如果故事进行到现在。那么以张羡的名声来看怎么也应该不会反叛对其有知遇之恩的刘表,哪怕袁术的细作将流言传得满天飞,袁术的说客颠倒是非黑白的能力突破天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