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北方狼祸(1 / 2)
襄平郊外的山谷中,村民们可以在那里自由自在优哉游哉的生活着,但对于襄平城内的那些“大人物”们而言,这个世界却是如此的复杂,又或者说他们需要思考的东西太多太多。【頂【点【小【说,
“那个伯固又派人过来了么?”
“是的,按照其名为大加实为丞相的优居所言,伯固已经时日无多,正为立嗣之事忧愁。”
“知道伯固打算立他哪个儿子作为继任者么?”
“伯固原本有三个儿子,长子男武早亡,其妃又无子可以继承王位。剩下的两子,按照优居与伯固手下名为主簿实为大将的然人所言,稍长一些的拔奇有勇力而不孝,且对我等颇有怨言,常酒后发狂言,欲将我等绳之于其丸都城门之上。而伯固最小的儿子伊夷模,聪慧贤能,帮助国王治理地方的时候依照才能聘任官员,甚至就连农民和奴隶如果有才能的话也可以成为那位伊夷模的臣子,所以这个小儿子得到了群臣的拥戴。”
“既然那个叫做什么……一一,(伊夷模)对对对,伊夷模,伊夷模,这些高句丽人的名字真是拗口。既然群臣都属意伯固的小儿子,又何必找我这个不相干的外人去商量呢。”
“还不是因为伯固表示对我辽东的尊重么。”
“哼!不过是一派胡言罢了,他们这么说你就真的这么信了么!”
“当然不,当然不是,只不过既然高句丽用这件事来试探我们,我们若是不予以‘回复’,这实在是有些太对不起这么一个好机会了,属下实在是有些不太甘心。所以有些僭越了。”
“哼哼,还知道自己僭越了,行,脑子不糊涂,既然还不糊涂,那么就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了吧。”
“是,属下会看好那些高句丽人,不会再给他们趁乱搞小动作的机会。”
“很好。这一次其实的确是个好机会,只可惜现在的局势有些不太对劲,若非如此,小小的高句丽竟然敢和我玩阳奉阴违,真当我公孙度是软柿子随便捏的吗!”
高句丽,一个盘踞在大汉东北的附属势力,就算称之为大汉的附庸国也不为过。领土主要集中在现在中国吉林省东部与辽宁省东北部,另外势力膨胀的时候也可以将触角伸向北朝鲜东北部地区,与那里的濊、貊等部落一较高下,又或者和东边的沃沮人来上一场说战就战的战争,不过总体而言,他们还是更喜欢像西部和南部已经被充分开发的地方扩张。
高句丽被称为是扶余人的“别种”,也就是说他们的祖先是至少也是与扶余人有着密切关系的存在,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扶余部落所建立的异族政权。
也正因为如此。可以确定的是高句丽并不是后来王建所建立的那个高丽王朝政权的先祖,双方之间并无传承关系。高句丽以及后来的高丽国传承到唐代的时候就因为屡次对中原王朝的扩张而最终被唐朝所灭,领土完全被新罗吞并,至于王族血脉更是不知道流落到了什么地方。
至于王建,不论说先祖是太原王氏,又或者其他来自中原的氏族血统,却是与高句丽的先祖完全便是南辕北辙。就好像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人们还姑且可以将之算作是延续了汉朝血统的王朝。但是刘渊建立的汉国和刘知远建立的后汉显然不会有人将之作为汉朝的延续。
同样印度的莫卧儿帝国的建立者是自称自己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子孙的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建立的王朝,史学界会将之当做是蒙古帝国的延续么?
高句丽生于白山黑水之间,自然不会对那些起伏的山峦和茂密的原始森林有太大的兴趣,所以虽然光武帝刘秀登基后便选择依附,而且从原本被王莽降到了侯爵的爵位一跃升到了王爵。但却并没有让高句丽人感念汉人给予的恩惠,反而与其他边境的异族部落一样,不断对汉王朝的边境采取蚕食政策,今天攻击边兵,明天劫掠边民,后天烧杀抢掠,从东汉建国到现在,虽然东汉政府偶尔会对其采取惩戒式的征伐,但丝毫不能熄灭其贪婪之心,反而愈演愈烈,令东北边塞的玄菟郡、乐浪郡丢失大量国土,辽东郡也遭受到其愈发猛烈的蚕食。
可以说若没有别的变故,或许百年后,辽东半岛将完全归其所有。
完全不需要等到北魏时期无心东顾的时候才完成这一壮举。
是的,这个所谓的“变故”便是如今坐落于大汉边塞尚且还不能完全算是割据势力想要成为“辽东王”的野心家公孙度。
说起来这公孙度与李书实之间还有着少许的关系,当然这所谓的关系并非两人之间有什么亲戚的关系。
当初董卓临朝主政的时候,就对东北的高句丽不断对大汉的袭扰相当不满,虽然东北的辽东郡对于他而言实在是太过遥远,实在是伸手难及,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想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上一任的辽东太守杨终在张纯、张举的叛乱中被杀后这一职位一直空悬,所以董卓专门为此事向朝中的文武百官寻求合适的人选,希望他们能够举荐能人解决这个问题,而这个征求的范围,显然也包括了对董卓背后的皇帝表现出了恭顺态度的李书实。
身处并州的李书实自然管不到远隔千里之外的辽东,这种事情他原本是没有必要参合的,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历史的惯性,虽然徐荣在何进死后所引发的洛阳动乱中被李书实带到了晋阳,远离了洛阳的政治圈,可公孙度依旧还是找上了这位与他有同乡之谊的老将军。
说是有同乡之谊,不过是公孙度的自称罢了,虽然出生在辽东,但公孙度很小的年纪便跟随父亲到玄菟郡定居,也是在那里成为了郡吏,并在玄菟郡太守公孙琙的资助下娶妻并被举为“有道”。也就是有德行之人步入仕途,可以说公孙度完全扎根于玄菟郡,就好像韩遂一般。
李书实虽然在士林中没什么名气,但身为牧守一方的州牧却也可以算得上是当朝重臣,更何况李书实的背后还有当时担任朔州牧的卢植,那可是士林当中也算得上响当当的人物。只要能够让李书实将他举荐给卢植,并获得卢植的推荐,则戍守辽东之事便可以说是板上钉钉。
以卢植的声望和李书实加上卢植所拥有的实力,区区戍守辽东的机会,董卓绝对不会为难这两位好歹也算是在政治上上对他予以某种程度上支持的朝中重臣。
而事实上,完全不需要卢植出马,一个李书实便已经将这一切轻松搞定。
反正对于李书实而言,虽然公孙度算不得什么太过出名的人物,但好歹能够在辽东割据三代五十余年。显然还是很有一些本事的,至少不论是北方的高句丽和扶余,还是西北的鲜卑,又或者是西方的乌丸人,都没能让这个割据政权垮掉,反而活得很挺滋润。
估计若不是碰到了某位气运逆天的死蚂蚁,或许这个政权还能继续延续相当的一段时间。
总而言之,按照汉代的传统而言。李书实与公孙度之间,也算是有了举荐之谊。有了那么一点点的关系——当然这种关系在诸侯争霸的面前就宛若轻薄的纸张,一捅就破。
久而久之,不论是并州的李书实,亦或是辽东的公孙度,大概都已经将此事抛在了脑后,成为他们人生之中完全先不起来任何涟漪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虽然说公孙度是野心家。是分裂分子,是割据诸侯,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公孙度家境不好,出身玄菟小吏,更是要靠玄菟太守公孙琙因为其与自己早夭的孩子同岁而产生的同情才能获得举荐和游学的机会。到了现在又必须靠李书实这样一个在大多数士人眼中虽然是重臣但却更是“佞臣”的家伙才能得到辽东太守的职位,可想而知,他回到辽东的时候到底受到了怎样的歧视。
而这其中的代表,便是时任襄平令的出身辽东属国的公孙昭,竟然以区区伍长的身份征辟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这样的行为当真是轻视和打脸的很。
面对这种情况,公孙度的选择与李书实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或者说和三国中很多枭雄人物的选择毫无二致,那便是举起屠刀令治下人头滚滚,一朝荡平那些强力的地方豪强,接下来不论是颁布法令还是安排政事就都变得轻松且畅通起来。
当然,董卓和孙策也都是这样的政策,只不过与公孙度所获得的效果却似乎完全不同。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董卓自不必说,他的出身决定了全天下的士族除了少数没有太多野心的存在之外但凡有一点点仕途上的野心都会对其的存在感到不满。
毕竟士族与宦官斗争了那么多年,流血牺牲了那么多年,竟然却被一个地位低下的军阀头子窃取了胜利果实,而且还在他们的头上作威作福,当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