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第十三章 并州军政大改革(1 / 2)
铄过去在并州各地广泛建立荣军农场,并以荣军农场T7立起一个个具有军事据点性质的村寨来。
每个村子都建立村民自卫队,这既是对正规军的有益补充,也为正规军提供了一个稳定且质优的兵源。曹铄正是通过这些星罗密布的村寨保证了自己在并州的牢固统治,保证在自己离开并州期间,没有任何势力能够窃取自己的统治地位。
不过,当初入主并州的时候,为了保证并州的相对稳定,曹铄并没有对并州的官场做较大调整,只是将几个主官换成了自己一系。这也是题中之意,大家都能认可,也没有人敢于叫嚣什么。可是当曹铄提出越来越多的新政策时,整个官场的风气就有所变动了。虽然他们还不敢公然抵抗命令,但是磨洋工、阳奉阴违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些既得利益者非常地顽固守旧,不利于以后曹铄推行更多的新政。
何况他们大多是袁家的门生,与袁绍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虽然曹以雷霆之势,全取并州,但是这些人并没有见识过曹铄军队的超强战斗力。相反,他们自以为是的认为,袁绍的部队可以轻易地消灭曹铄所部,所以不断有人跟袁绍那里联系,效忠信更是被锦衣卫查获了一大批。
曹铄不置可否,但是他的心里却从此有了一个疙瘩。现在设在晋阳的招贤馆已经招纳了不少的能士,通过考试,曹铄从当中选出了一大批人才,并将他们安排到各大岗位去。不但如此,曹铄还从晋阳的州牧府中拨出钱财,专门用于资助郑玄,让他在晋阳开馆讲学,培训了一大批人才。
不过这些人虽然学识比较好,水平也很高,但是不一定适合处理民政事务,曹铄并没有将他们立即安排到各个郡县担任要职,而是将他们安排到各个郡县的学政那里去,负责督促各地开展扫盲工作。学政是一个清水衙门,他们可以在那里修身养性,并在日常事务中得到锻炼,曹准备在两年以后再用他们来替代当地的官员。以后也许可以实行科举制,不过现在先这样凑合着吧。
另外,曹铄目前也开始重视各地的学政工作,目前随着对外族势力的不断讨伐,曹铄已经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恐惧的种子,接下来就是用文化来征服他们、同化他们。,各个地方开始学习曹所讲授的简体字及拼音,各地驻军也适时地开展扫除文盲的活动。这个行动得到了郑玄的赞扬,他以七十二岁的高龄,开始学习简体字,并在授课中广泛运用拼音,对曹铄多加表扬,使得天下士林对曹铄也是一片赞誉之声。
不光是并州官场,就是在民间,也开始出现问题。不过由于曹铄部分减免徭役及苛捐杂税,威望较高,并州居民现在还卖他面子,不怎么惹事。但是并州长期与外族作战,民风彪悍,新设立的村寨与原有的势力之间也开始产生摩擦,有曹铄一系驻军的地方还好说,在那些曹铄还没来得及整顿的地方,由当地人组成的守备部队不可能不有所偏向。如果等到战时,曹铄抽调各地的镇守力量,这些守备部队不能说完全不可靠,但是也不能放心倚赖,必须派出人员对他们进行监督,严肃军纪,防止叛逃现象出现。
曹铄突然想起来后世最喜欢看的一本小说《紫川》,里面的监察厅不就是干这个吗?宪兵和军法官组成的督战队正适合进驻这些杂牌队伍,当然,正规军也需要他们来严肃军纪。现在曹铄手里有以黑衣卫为基层指挥官的军队,有打探消息、倒买倒卖的锦衣卫,就缺一个合适的监察系统。不过想想那强势的帝林,曹铄又在心里补充了一句:绝对不可以让这监察系统拥有营级规模以上的军队。否则那就不是良性的监控了,而是自己给自己套上了一个慢性的枷锁。
曹铄左思右想,终于决定设立监察厅,监察厅的首任长官就是对曹忠诚到狂热地步的李飞。监察厅的编制暂定为五千人,不过这五千人除了留守本部的一千人以外,剩下的全部分散到各个地方去。其中的军官无论级别大小,可通称为军法官,普通士兵可称为宪兵。
监察厅的职责是:维护军纪,考察军官,保护政权的安全与稳固,监督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级军队,防范和打击敌人的渗透活动,镇压敌人的颠覆行动。和平时期,每级军法官有监督所有人的义务,有传讯嫌疑人的权利,但是没有当场处斩的权力。如需执行死刑,必须向上报备理由、留下案卷,经高一级军法官复核后方可执行。当然,战场上处置逃兵除外,每一级军法官可以当场处置军职低于自己的士兵及军官,军衔与自己平级的他们可以移交上级军法官进行处置。
并州除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