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修士(1 / 2)

加入书签

 众人吃过早餐来到塔台前等待,杨建好奇的问贡布:“国王陛下不是武学世家子弟吗?怎么从来没有人见过他早起练功?”

“谁说武学世家子弟就一定要练武了?”

随着话音,罗昊和多杰走了过来。

众人连忙躬身问候。

杨建随后问道:“亲王殿下,您不习武?”

罗昊笑道:“学习武术的最佳年龄在五到十五岁期间,这个时期身体骨骼及身体部分器官正处于发育阶段,只要接受正规的武术训练,能促进身体发育。

很惭愧,虽然我出身于武学世家,但至今也只学过一套太祖长拳而已,还不经常练习,生疏了。”

杨建连忙又问:“您能告诉我武学和武术还有功夫有什么区别吗?”

罗昊摇摇头说道:“炎文字中武可以分解成一戈止,挥戈而止的意思。

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打斗等手法来进行战斗,在古代武术就是战争的军事技术;这个词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地方,有不同形式的应用。

在古代武术主要体现在国家的国防实力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引申到个人的安全防卫方面。

金朝称武术为‘功夫’,民国年间称之为‘国术’,主要体现在个人在武术上的应用和造诣。

武学的学,是前人对变化(规律)的磋磨沉淀,使得我们得到学习与成长,此外还包含了武德的含义在内。

但武术由于起源于战争,就没有包含有对个人品德的释义,所以在近代要在武术一词之外再加武德一词,以对民间习武之人加以道德上的约束。

武术世家多指近代具有百年传承的习武家族,而武学世家现今已绝少存在。”

“亲王殿下,现在我国还是有不少人在习武的,为什么练不成传说中那样的神功,譬如一拳碎大石,一跃上屋顶这样。”

罗昊笑道:“看来你对现代武术有些误解,其实在民国时期,由于实战能力堪忧,有识之士对于‘国术向何处去’这一问题就进行了深入探讨,主流意见是:‘练国术的主要目的是要积极的来锻炼国民的体魄,并不是目的就在于格斗’,‘套路’形同体操,恰好合用。

18年前(55年),新炎帝国体委正式取消了对抗形式的武术比赛,以套路表演为主,武术全面体操化,距离实战就更远了。

现代武术的套路不是起源于技击,而是起源于蒙朝年间的舞蹈,不能因为动作跟技击好像类似、相同,就误认为武术是为了打人的技击性练习,从技击的角度来看,只练现代武术而不强调力量、速度、体质、体能,反而沉迷于玄而又玄的‘内力’、‘寸劲’,不增强身体的综合素质,这让近代武术走上歧路。”

“亲王殿下,我听说武术有内功和外功之分,气功真的存在吗?”

杨建看来是想一次把事情搞明白了,他接着问道。

罗昊沉吟了一下反问道:“你知道炎医和针灸吧?”

杨建点头,这年月炎医在国内依然是主要的医疗方式,他在国内做过针灸。

“那么你一定听说过穴道和人体经络了。”

杨建继续点头。

“人体经络是现代医学无法解释的,而且用现代医学做人体解剖也无法找到经络,仪器更加无法探查,那么古人是怎么找到的呢?”

杨建顿时迷茫了,是啊!古人怎么知道的啊?

“首先外功就是指锻炼肉身的力量、速度、体能、体质;当肉身锻炼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修习内家拳法,从而提高肉身的综合素质。

内功和内家拳没有任何联系,内家拳只是在修习拳法时加以调节呼吸法门从而调节、调动全身的肌肉力量进而产生爆发力,象诸如‘明劲’、‘暗劲’、‘化劲’、‘寸劲’等等这个劲那个劲的,它们只是一种发力技巧而已,并没有修习的先后顺序,也不代表练会了什么劲就涨了多少功力。”

罗昊笑着摇摇头,继续道:“说到气功就要提起三个群体,医生、道士和先秦时的炼气士。

首先,我们把部份练气士称为筑基期修士或预备期修仙者,传说中的修仙者就是炼气士的升阶版,可以说修仙者一定是练气士,而炼气士却不能说是修仙者;那是因为炼气士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修仙者,也包括所有会气功的人和懂得运用‘气’法门的人士,这也包括会内功的人。

在古代练气士在没有成仙之前也是需要吃饭的,所以……为了谋生,大多出家为道,少部份开设医馆,这也算是学以致用吧!

这就造成道家练气士多是医生,而医生却不仅仅是道士;道士中有相当一部份可以细分为炼气士,但炼气士不一定就是道士。

这些道士炼气士和普通炼气士一起构成了炼气士这一修炼种群。

听完这些之后,就连杨建觉得头晕眼花,大脑反应迟滞,更别说其他的外国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