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三把火之“下马威”(2 / 2)

加入书签

“不错嘛!气场不错,口才更好。继续加油。”

“晚点厂长来了,我让他过来找你。你和他商量围墙配电房怎么改造。”

“廖厂长是行政厂长,主要负责我们公司的后勤保障工作,还有我们公司和村委、镇政府等部门的协调工作;他现在也是镇里的人武部长,不需要全职在公司上班。”

“对公司很负责任,很不错的一个人,你要和他多交流,多学习。”

关于镇里的人武部长怎么会是工厂厂长的问题,杨籽请教了两位保安大叔。旺叔的普通话说不好,廖叔普通话说得过去,并且讲话井井有条。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三角是国家经济发展腾飞的试验田。小平同志当年在祖国的南方画了一个圈。除了深圳,东莞市凭借广阔的地域、土地资源,吸引了大量的“三来一补”、“外商独资企业”前来投资办厂。

如果说用“深圳遍地是黄金”来形容深圳的发财机会,那么,“遍地是工厂”就是东莞的盛况。以至于后来人们说“东莞塞车,世界缺货。”就是形容东莞的世界工厂地位。

外企通过各级政府从村民手里租赁、购买了土地,就必须要解决部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或者照顾村委会的额外经济收入。这是前提条件。于是所有的工厂都要收纳一个本地村民作为行政厂长。由村委会或管委会直派。

这个厂长可以是闲人懒汉、老叟村媳;有的身兼数职,一个人可以胜任好几个厂的“厂长”。基本就是挂个名头,根本不用去工厂上班,每个月出粮(发工资)的时候,过来领“厂长”职务的薪水就行了。

有些“大妈厂长”领工资的时候,还会骑着三轮车,顺便“整理、整顿、清扫、清除”一些工厂的废铜烂铁、纸皮水罐……。

车间的工作,本地居民一般是不干的。就算偶尔有一些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村民,最低限,也是到那些管理相对松散的中小企业做保安、清洁工、帮厨、修理花木等等。首选的是港资厂,台资厂没人去。因为,

港资厂“人性化管理”,台资厂“军事化管理”。

杨籽所在的工厂,是最早过来投资的港资企业之一,已经投产十年之久了。相比马路对面,后来居上的群思电子厂,丝花厂的规模只能算是中小企业。

廖厂长是村委会班子成员之一,是指派的行政厂长;几年前当选上了,镇人民武装部部长。

旺叔、廖叔和廖厂长同属于一个村子。旺叔和廖叔都是快六十岁的人,在这个丝花厂当保安员也有五六年了。最早的时候,工厂的八个保安员都是和他们年龄相仿的本地大叔。

旷工、迟到、早退,喝酒、睡觉、撩妹。

后来厂里实在看不过眼了,通过交涉,被廖厂长辞退了一部分、补招了外地保安;

总助阿美和副总庞小姐来了不久,又有两名大叔因为夜班喝酒在门卫室睡觉,被庞小姐炒了鱿鱼。

现在只剩下工作还算本分的旺叔、廖叔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