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三抢施琅(2 / 2)
因此,在京师盘桓了一个多月之后,李自成终于振作起精神,决定御驾亲征,一举拔除吴三桂这颗前明留下来的最后钉子,完成一统江北河山的伟业,接下来便可以纵兵江南,鼎定天下。
表面上看来,盘踞于山海关宁远一线的吴三桂的实力对于现在的大顺朝来说,简直不能同日而语。宁锦之战结束后,辽镇兵马丧失了部分精锐,同时也失去了宣大兵马的支援,等于是孤军奋战。
而大顺朝刚刚夺取京师,士气正旺,兵马瞬间膨胀到百万之众,虽然大部分的部队驻守山陕、河南、河北,但在京师却依然有十余万之众。
因此,在李自成、刘宗敏等大顺将领看来,拿下山海关实在是易如反掌、再简单不过。
李自成一声令下,大顺军便立刻开始行动,但在京师一个月,从军官到普通士卒,却是都积攒下了不少的资财。军令以下,顿时便是怨声载道,大顺军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正规整编,各部将令混乱不已。因此,足足闹腾了五六天。这才开始整军出发。
贺人龙占据河北部分区域,李自成不敢等闲视之,加上贺人龙其人跋扈异常,手中又掌握着四万多前明降军,因此李自成是万万不敢将其单独留在京畿的。
在许以高官厚禄之后,贺人龙依然不为所动,李自成只得咬牙答应将山西作为贺人龙将来的封地分封于他,加封他为晋王,贺人龙这才勉强答应出兵。
贺人龙部下的明军多为边军。其中不少人都参与过关外的战事,因此,李自成请贺人龙派遣大将唐通为副先锋,配合他麾下的将领左光先一同率领先锋军先行,为大军指引道路。
直到八月二十七,大顺军才开始缓慢的从京师出发。李岩统率后营一万五千人马押后,看着臃肿不堪、却又混乱异常的大军行进速度就像是乌龟爬行一般,其中不少士卒还携带着大小不一的包裹。显然是在京师搜掠来的财货,放在京师也不安心。唯有携带在身上。
“吴三桂所部虽然不过五万之众,但却都是前明边军的精锐,久经战阵,更何况,其中还有关宁军坐镇,战力不可小觑。我军如此态势。恐怕一时之间难以完胜啊!”李岩身边的一个中年文士面带忧色,担心的说道。
此人名叫沈策,字德铭,南直隶商贾出身,早年杨翻混迹于马贼中时。曾经被其救过性命。张献忠纵横南直隶和江淮的时候,沈策的产业被付之一炬,得知杨翻效力于顺军后便来相投。李岩看其通晓经史,又粗通军务,便将其留在身边参赞军务。沈策倒也不负所望,平日里将军营的内外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
此时的李岩同样是眉头紧蹙。沈策的话一语中的,如今的顺军编制混乱、士气低落,一心只想留在京师过安稳日子的大有人在,和刚刚纵横山陕、直逼京师的那支大顺军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如今京师中人人自危,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对于大顺多有怨言,大顺军主力又在此时离开,难保不会出什么乱子。就凭牛金星和留下来的两万老弱病残,恐怕难以控制住局面。
“将军,莫不如奏请陛下,征调山陕、湖广大军前来增援。如今江南也不太平,第七营来报,前明太子朱慈烺和福王朱由崧争位,恐怕一时半会稳定不下来。倒不如将各部召集,共伐辽东,如此一来,胜算便可大大增加了!”
李岩苦笑不已。关于抽调各地兵马的事情,他早已经向李自成禀告过,京师目前的兵力实在是有些薄弱,大顺军的百万之众分散在各地,反倒是京师一线略显单薄,万一战事不利,京师一线便难以据守。但无奈李自成、刘宗敏之流却是信心满满,完全没有将李岩的提醒放在心上,这让李岩隐隐的而感觉到,宋献策所言非虚,李自成对待自己的态度真的是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沈策也叹口气,“将军,不是学生危言耸听。吴三桂出身来哦点那个豪族,如今原先的辽东豪族倒有大半都投靠了满清。祖家和吴三桂暗地中来往频频,这在辽东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皇太极在世的时候,便多次对吴三桂进行拉拢。现在,吴襄被杀,吴三桂万一狗急跳墙,引清兵南下,那可是大大的不妙啊!”
“皇太极暴卒,现在满清内部两王争位,他们未必会在这个时候铤而走险吧?”李岩还抱着一丝侥幸,虽然心中明明知道沈策说的极有可能。
“将军不可不防啊!”沈策不由得有些焦急,“一旦清军忽然入关,就凭现在的兵马是万万阻挡不了的。而山海关到京师之间又是一马平川,利于骑兵奔袭,万一战事遇到挫折,那京师也将危在旦夕啊!”
沈策见李岩不说话,索性提出自己的建议,“将军不妨早作些打算,一面请宋军师派遣第七营打探清军的动作,一面做好准备,万一清军突至,咱们也不至于乱了手脚,总能抵挡一二,打乱清军的节奏,为大军争取机会啊!”(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