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阿鼻境 下(1 / 2)

加入书签

 ……当其时,天高月朗,四宇弥清。戌时刻半,人声渐息,忽闻震霆起于俄顷,声破耳鼓。观见月宫失行渐左,次复归其位。顾城内则犬豚奔突,哭声四起,房舍皆倾,瓦墙旋破,栋梁折若腐草,痛呼伤号声漫遍数里,死伤不知其数也。

这是记录在《邢州通志》里面的文字。

雍熙四年八月癸丑,戌时刻半,大宋境内生的这一场奇怪地震,惊动了天下。

东京。地震生时四个城门已经合闭,城中半数人家已经睡下了。

太宗皇帝正在皇宫睿思殿中批阅奏折,他刚看到枢密院奏上的举贤疏,倏忽之间猛闻惊雷炸过,地震传来,宫庭剧烈晃动,门窗俱摇,殿内高燃着的十六支巨烛也在一瞬间同时熄灭。

太宗大惊,把手中玉管掷到案上,站起身来,却正见对面房殿上,檐角立着的鸱吻兽延颈朝天,张口啸风,变得象是活了一般。

“来人啊!”太宗敲响了手边金钟,门外候命的四名侍召太监神色慌张的躬身推门进来,立足不稳,扑地跪倒在地上听旨。

“外面生了什么事?”

“回皇上话……”太监们还没作答,“轰隆隆隆!”又是一次强震传来,外面宫墙上的琉璃瓦竟然被这一震颠得离墙尺许,落下来叮当作响。这一次震动比刚才那次剧烈多了,整个睿思殿似乎要向一侧倒去,屋梁簌簌落下积灰。便在众人立足不稳之际,殿内四支大红漆柱蓦然出淡淡的金光,太宗和四名宦官隐隐然似乎听到头上画梁传来群僧咒颂佛经的禅唱。随着这似有非有的念颂之声,漆柱上雕着的四条盘龙变得如同活物,鳞甲一张一收,似乎扭转身体,突然勒紧了漆柱。

睿思殿在刹那间宁定下来。

听殿外震荡之声逐响逐远,各宫各殿渐次安平。皇宫大院被不知名的神力抚定了。

太宗毕竟是因武夺政戎马半生的帝皇,多见变乱。在最初看到异象时短暂的震惊过后,立时恢复了镇静,此时他已经预感到,这次震动决非只在宫廷内为祸,想来整个东京城,甚至更远的地方都已受到波及,联想起连日来许多国家变征,已知有事生。微一思索,便传令太监:“去把司天监监正给朕找来!”

太监领命,退出殿去了。

不多时,司天监监正魏子平急匆匆赶到殿前叩见。与他一同进殿的,还有闻讯赶来的白马寺住持德结法师。德结法师是有道高僧,经常入宫给太宗说法,他深知皇帝的脾性,知道生如此大事,皇帝必会遣人来请他问话,因事起紧急,索性便不等传召径直来了。

“魏爱卿,你跟朕说说,这次震动究竟怎么回事。因何而起,所预何象?”

“陛下……”魏子平跪在地上,连磕了四个响头,却迟迟不肯说话。太宗一见,便知他有难言之语,肃容道:“你如实说上来吧,朕恕你无罪。”

“谢陛下。”魏子平躬身而起,揖礼毕了,才禀告道:“禀告陛下,臣近日观察天象,已觉局势有异。只是心中存着犹疑,窃思陛下一向厚德待民,贤明甚于历代帝君,苍天当有所报才是。而星象学说,历来不作治世之辅翼,仅见后世续评。臣不敢以飘渺征象来枉扰陛下。是故至今未折疏上奏。

“只是,观今日之局,月穿空突行,江河社稷翻倾,大乱之象确然已生。此时臣若还顾缩尾隐瞒所知,延误国事,当为百姓后世所不容。”

太宗道:“说,把你所知道的尽数说来。”

“臣大胆了。”魏子平说,“自夏初以来,臣每次观测天象,总见紫薇暗淡,荧惑耀芒,鬼星之刺时时进犯主星,又有彗孛双妖活跃,陛下,恕臣直言了,这是国乱民灾之象。”

太宗吃了一惊,没想到事情如此严峻。“国乱民灾!怎么会这样,你接着往下细细说。”

“陛下,请随臣到外面来。”魏子平道,先一步走到殿门口,恭请太宗出殿了,再尾随跟上。“陛下请看,那一颗星便是荧惑。”

天图上,一颗明亮之极的大星红芒闪烁,明显比周围群星亮出许多。便是在明月掩照下,其锋芒依旧不减出疏厉放射,视左右群星若无物。

“陛下再看看紫薇,那一圈是紫薇垣。”魏子平再把手指指向荧惑左边一圈小星,那是一群泛着紫光的星星,明灭不一,散散的分布在荧惑左下,星光温润,主次分明,稍亮的几颗主星边上,有许多伴星围拢成环,将之护在其内。然而此时荧惑星芒大涨,直迫紫薇宫内,漫天星斗中,惟见荧惑骄恣顾盼。

“这便是妖星欺主之象。”魏子平忧心忡忡的说道,“春秋战乱,黎民失所时,曾出此象。秦汉交替,生灵涂炭时,亦出此象,近者,追至五代十国,诸侯割据,亦出过此象,陛下……”魏子平说不下去了。

太宗皇帝愣愣的看着天中明黯相异的一群星星,想是也被此景触动了,半天没有说话。良久,听他叹息一声,道:“国乱民灾……这是为什么呢?向来黎民受灾,因起于君王,商纣之变足为鉴。莫非是朕寡德而居极位,使众生同受其累么?抑或是朕无心错漏,失爱于上天?朕自问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不敢稍懈于国是,为何会有如此大乱之象显于我朝中?”

魏子平跪下磕头:“陛下乃贤明君主,千年难得一遇,然而天灾巨祸终究非人力所干,想尧舜禹汤先贤,尚受毒虫洪涝之害,唐皇开一代贞观盛世,四海归附,八方来朝,亦曾受吐蕃刀兵之迫。臣以为,当今乱世之象,并非陛下失德……”

“好了好了,这些好话就别再说了。”太宗摆摆手,阻止了魏子平说话,他说道:“眼下之局,先不论朕是高德还是寡德,总要先想个避灾的法子才好。若是明知有灾祸将来,朕还拿不出办法应对,无论你们给朕戴上多少高帽,朕仍旧是个昏聩无能之君。”

太宗皇帝年轻时,跟随太祖多年征战,马上安天下,性情也颇为豪放。在臣子面前谈论己非,浑不以为然。当下问魏子平:“魏爱卿,你既算出大乱将至,可知此乱从何而起么?”

魏子平道:“鬼星频繁现迹,慧星与孛星交叠而出,这是妖鬼为害征兆。象显于玄武,位应北方,必定是北面方向有妖鬼作乱,祸延天下。”

“阿弥陀佛,老僧诵经之时,也得隐兆,乱源的确由北方而起。”一直站在一旁的德结法师这时也说道,“此乱关乎不洁之物,不用三年,便有百姓受灾了。陛下须及早作下防范啊。”

“北面方向……不洁之物……”太宗皇帝扬起头,抬目向殿顶望去。北面,正是大宋国的死敌,辽朝所在之地。

太宗皱起了眉头。

宋辽之间的征战,到如今已经形势逆转了。去年岐沟关一战失利,大宋实力大损,现在已经被迫转攻为守,退回本土防御。而辽朝的萧太后是个手腕厉害的人物,朝中又名臣勇将极众,从去年六月开始,便积极率兵南侵,并大破宋军。

北方的战事一直是太宗皇帝心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云、朔、寰、应四州已经接连被敌军攻克了。从近日前线传来的战报来看,形势极为不利。辽军步步进占,前锋已迫雄、霸两州。难道……大宋会因辽朝的进攻而亡国么?太宗用指叩响了书案,沉吟起来。

那也不见得那么容易!片刻后,太宗心中得出了答案,胸中隐生豪气。虽然对方坐占幽云十六州之利,但大宋南方安定,粮草兵源仍然充足,未必便不敌辽国。十数年来两国交锋,大小战事打过无数,他对辽朝的国力兵力也颇为了解。知道现如今大宋虽因一战失利而国势衰减,但辽朝此时也并未占据有绝对优势。他们想要把帅旗插到西京城头,那还是万万不能的。而只要京都不倒,国家便不至陷进暴乱之中。

可是,除了两国相争失利,还有什么事情会引起国乱民灾之变呢?魏子平跟和尚都说此乱由妖鬼而起,……妖鬼……妖鬼……对了!太宗突然间想到了一件事,身子蓦然一震,两个眼睛也瞬间瞪圆了。

不错!妖鬼之乱!北方,还有另一个巨大的妖魔乱源!

汾州。

八月十七日,戌时一刻。

“好义员外”孙天胜的宅子里,灯火通明。

庄院里不断有人进出,身手矫捷,许多人甚至不愿沿着曲折的石径行走耽误工夫,或施展开轻身法术,翻墙跳跃离开,或是在院子里直接念咒遁土,从地下穿行出去。细看之下,往来匆匆的每一个人脸上都神情肃穆,没有一丝笑意。

现今正值非常之机,从四方涌到妖窟来的兽怪愈来愈多,数十个江湖门派筑起的防守阵线一天比一天拉长。所有镇守在此地的江湖子弟都从师长面上察觉到事态紧急,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宅子里进,正堂上有许多人在议事。正中位置檀木靠椅坐着的,正是中原大侠刘振麾,下两排座椅也高高矮矮的坐满了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