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说书的谢客(1 / 2)

加入书签

 方凉道院中,原本有“华胥四仙”名噪一时;自从任平生入学,半月之后,“华胥四仙”之称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槐南伍杰”。

甚至有不少同窗戏言,江湖四绝,方凉道院独占其二;而天下槐南伍杰,则齐聚狗迹湖边矣。

那位胸中百万经的林道清先生,每每讲课,总有人酣然入梦。

而且酣梦几人,永远是那几个,从没变过。己级甲班的雷振羽,申功颉,戊级甲班张屴,乙班马小燕,此为华胥四仙也。

后来就多了个丙级乙班的任平生,与之前四仙并称伍杰。

那位林教习,也是脾气极好,从不扰人清梦。

反正他自己的授课,也跟讲梦话差不多。

第一堂课之时,梦境杂乱,有不归山上一众恶少围殴一个衣衫褴褛少年的惨淡光景;一忽儿有变为被哪只白猿从南头岭一路撵着,亡命西岭群山的九死一生;一把铁剑,在上河寨打杀四方的快意恩仇。

其中动静最大,场面最为惊心动魄的,却是那剑出石中,迎圣桥轰然坍塌的惊天异象。

每每梦到桐川城中,通过那幅河山雾嶂看到的火炼西岭,剑客赴死之壮烈场面,任平生都会一身冷汗,骤然惊醒。只是一睁眼,就能看到那近乎鹑衣百结的老者,面色慈和站在课桌跟前。老者的眼神,幽深如谷,谷中有万籁如高僧禅语,让任平生瞬间心境平和。

满一月,总计有那林先生八次讲经,对任平生而言,就是八场大梦。先是噩梦连连,后来梦境渐趋清净祥和。

到第八次课,似梦非梦,梦境中一片空白而已。

偶尔任平生也会问起与己齐名的其他几人,每言及此,个个神色古怪,对各自梦境绝口不提。张屴和申功颉反而劝他,上课瞌睡之时,既然无法自抑,那就任其自然好了,但关于梦境,窃不可与他人言说。

这一天是林教习的第九次课,任平生听到“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后来的内容,他就听不到了,却在自己喃喃的默诵之中,酣然入睡。

无论是谁的课,对方只需开个头,后面的内容,便会如洪水决堤般,一股脑儿的涌入他的脑海心田中。简直可说是无师自通。

“……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任平生梦中默诵,本以为又会进入那“无何有之乡”般的梦境。不曾想此次所遇所见,竟是一切如生。

“也不过是个梦罢!”任平生在那天高地阔,山青水绿的富饶之地携剑独行,脚步轻快。若梦中天下尽是此番美景,一生不醒又何妨?

路遇他乡村女,嫣然而笑,几分娇羞神色,却主动出言相邀,请这位远来的青衫书生到家中小歇,哪怕是借宿一宿,也是没关系的。

有那荷锄佃夫道左让路,却又主动留下任平生相对攀谈几句,会说些一地风俗,神鬼异闻,不知不觉便天色将晚。

更与那富贵人家的车马隔岸相对,对方竟会主动停车,让行客先过。

任平生过桥后,望向车窗,与那貌不惊人,衣着十分特别的年轻富家子点头招呼。那富家子回报一笑,双方各行各路。

不过是匆匆一眼,那富家子的容貌眼神,就一直萦绕于任平生的心神脑海之中,挥之不去;总觉得不大对劲。

或者是对方衣裳款式,从未见过,于时人格格不入之故。任平生如是想道。

夜临一处市镇,任平生投宿一间不大不小的客栈,放下行李;便即回到大堂,想向柜台后面那位中年掌柜询问一二。

梦境也罢,现实也罢,既然如今已经成了一处山头的山主,有了正规的民籍,任平生就可以安心游历天下了。所以每到一地,他都想逛逛当地的城隍,兽圃,工坊,城主衙门四地的所在。除此之外,他总觉得城中应该有一处可以泛舟夜游的大湖,有富家子弟携妓饮酒兰舟上,舟中有琵琶声慢,玉箫声咽,更有那姿容羞花闭月的歌者,浅唱一曲,便令所有闻歌之人涔然泪下。

他不知道自己为何要找这五处地方。

生平所致,除了工坊,其他四地,任平生是从来不感兴趣的。

莫非是读书之后,人的心境性情,都会大变?再有就是,自从结识了丁长九之后,曾一度青楼饮酒,虽然打心里排斥,而潜意识中,却开始向往起那软香好梦留人睡的烟花浮萍之地了?

既来之则安之,管他呢。

每问一地,中年掌柜都是一副目瞪口呆的讶然表情,像看一个怪物似的看着任平生。毕竟是生意人,耐心极好,有问必答,就算心中存疑,却也不会轻易反问。

“城隍庙的旧址,是在那城西庚酉门外的小山包上,反正是没人敢去,所以就年久失修了。客官若非要去,在山下看上一眼,也是可以的。但是临夜切莫登山;若非要登山,最好也要结伴而行啊。看客官的样子,是个读书人吧;登山之途,最好还是有身强力壮,浓眉阔口的大汉陪伴。”

任平生觉得好玩,就多问了一句,“为何非要浓眉阔口之人?”

掌柜的语重心长道,“你们年轻人,自然不大信这个。但事关人身安危,多加小心,总不是坏事嘛。连某部道藏宝经之中都有载的,浓眉阔口之人,为将帅之相,自带杀气,能辟邪驱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