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江帆献策(2 / 2)

加入书签

他觉得江帆忠心可嘉,现在想看看对方的才能,方可知人善用。

江帆言道:“以微臣之见,后金、倭寇皆是大明心腹之患,但目前并非首要,攘外先安内,平定东林与各地民变才是当务之急。”

“如今是多事之秋,各地灾情不断,百姓食不果腹,加之官府中人巧立名目,横征暴敛,才导致官逼民反。”

“自古民以食为天,想要平息民愤,当恩威并施。”

“一方面武力镇压,一方面给予百姓生存下去的希望。”

“只要能吃得上饭,不挨饿受冻,百姓自然不会冒着杀头的风险造反。”

朱由校和魏忠贤对视一眼,他们也是这样想的,并且已经进行了相应的措施。

只是收效甚微。

魏忠贤道:“此事陛下已经下旨,减免百姓赋税,转收江南各地工商税,只恨东林百般阻挠,多地官府阳奉阴违,相互推诿,导致朝廷政令难以实施。”

江帆:……

确实是江帆把事情想简单了,官官相护从古至今都不曾改变,其中门道颇多,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

其中利益牵扯甚广,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阉党,有几个不贪?

钱谁不喜欢。

别说那些官员,就算皇亲国戚,各地藩王,乃至眼前的天启帝,都贪!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语道尽百姓的艰辛!

江帆想了想道:“惩治贪官污吏,当树立典型,以重刑杀鸡儆猴,震慑官员,使其收敛。”

“同时可向百姓表明朝廷态度,再让人制造舆论,将百姓的仇恨从朝廷,转移到那些不办实事的官员身上,如此当可安定民心。”

“江爱卿,何为舆论?”

朱由校有些不解。

江帆不知不觉带入了现代词,解释道:“所谓舆论,就是公开表达内容,传达信念,引导话题。”

魏忠贤一听,这个业务他东厂熟啊!

“陛下,此事可交由老奴来办。”

他从江帆身上感受到了压力,要是再不做点什么,那他这个皇帝身边的第一红人,可就要被挤下去了。

朱由校欣然应允。

江帆这个建议虽是治标不治本,但起码可以起到安抚民心,震慑百官的效果。

江帆接着道:“此外,微臣建议大量种植番薯,此物适合雨水充沛之地生长,易栽种,产量高,可生吃,也可煮熟,藤叶嫩尖可做菜,老叶可喂养牲畜,番薯切片晒干可长时间保存,能作军粮,若是推广,不出数年,可让大明境内再无饥荒。”

“番薯?”

对于这个名字,朱由校有些印象,大明的航海技术算是当今世界比较先进的,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开通了海外贸易,带回了许多洋玩意儿。

番薯就是其中之一。

乃是万历年间从西方国家引进的品种,如今云南、广东、福建三地都有种植。

只是朱由校没想到番薯居然有这么多作用,以前并未太过重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