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武松幡然醒悟 曹操吐漏心声(2 / 2)

加入书签

“不错,当朝皇帝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不管百姓死活,的确是过了。我记得先贤曾经说过一句话,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形容的就是君民之间的关系。”曹操感慨道。

曹操这段时间读了很多史书,总结了历代王朝的兴衰,发现王朝初期都是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藏富于民。

这个时候国家十分强盛,外能御敌,内无匪患。

而一旦统治者开始贪图享乐,大肆剥削人民的时候,就是王朝走向末路的开端,无论是晋、隋、唐,还是中间的众多小国,大多跳不出这个规律。

曹操认为这就是孟子宣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原因。

只有人民拥护,才能建立万世王朝,才能坐稳皇位。

“是啊,从大名府一路走来,我逐渐明白一件事——这样的国家根本就不值得报效,这样的皇帝根本就不值得效忠。”

武松说这话的时候情绪非常激动,不自觉的握紧了拳头,也正因为这样,身上的伤口因为用力被重新撕裂了好几处,渗出血来。

曹操眯起了眼睛,眼神中充满了智慧,仿佛看穿了一切:“还有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你以为当奸臣当道,致使民不聊生,皇帝真的不知道吗?”

“那他为什么不杀了蔡京、童贯、梁师成等一众奸臣?答案就是皇帝在利用他们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贪图享乐,这就是人性。即使他是皇帝,也不是一个完人。”

其实武松此时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只是此前他一直不愿意直视这个问题。

武松没有正面回答曹操的问题,而是转而说道:“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都做到了抵御外辱,可我大宋自建国以来就一直守内虚外,导致内强外软。结果就是被异族骑到头上欺负,真不知道赵家是怎么想的。”

“还不是怕坐不稳皇位。如果有机会的话,你想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曹操转而问道。

武松想了良久,开口说道:“容我想一想,对内要官不欺民,民不媚官,百姓安居乐业,居者有其所,食者有其源,耕者有其田,商者有其利;对外要扬我国威,攻必克,克必果,让外族拜服,永远不敢再犯我华夏!”

武松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幸福。

“说得好!”曹操由衷的赞叹着武松的回答,随即问道:“那,你愿意帮我建立这样的国家吗?”

武松眼中燃气熊熊火焰:“哥哥,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建功立业,青史留名。从今往后,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会好好看书,锻炼武艺,做你的左膀右臂!”

“好!赵宋气数已尽,我们要兄弟同心,拯救藜民于水火之中,实现大义。”

这是曹操第一次吐露心声,他明白武松这几日意志消沉是因为信仰被打破,曹操需要帮助武松重新找到努力的方向和生存的意义。

等武松伤势好的差不多了,曹操一行便告别了呼延灼,继续前往东京开封府。

良久,曹操回身看向太原府,赞叹道:“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真是个好地方啊。”

然而曹操话只说了一半,另一半则是:

若天下有变,当首争太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