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刑不上大夫(2 / 2)

加入书签

曹操也是在听到团练的呼声,才知道他竟然已经在土牢里呆了三日,不过他心里也十分清楚只要再坚持一段时间,胜利就在前方。

冯普至今都没有找到直接证据给曹操定罪,那接下来大概率也找不到了。

只要武松和王猛没有被屈打成招,只要他们顶住了,最终赢得就是曹操。

冯普看着曹操凄惨的样子,轻蔑的说道:“指望一群乌合之众救你,是不是天真了一点?我又不是丁宇,你觉得会有用吗?”

曹操并未正面回答冯普,而是兀自说道:“我曾有一个劲敌,他广施仁义,聚民心,得人才,最终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从他身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民心所向才是最强大的力量。”

冯普听完,大肆嘲笑到:“仁义乃是王道,岂是你能运用的。实话告诉你,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你要想离开这里,只有如实认罪,还能少受些皮肉之苦。”

曹操重重叹了一口气,沉声说道:“冯大人呐,你觉得事到如今说这些还有意义吗?要么你找到证据判处我,要么你就放我出去,多说无益!”

冯普听到曹操的话,气愤不已,他还是第一次遇见如此冥顽不灵的罪犯,居然敢公然挑衅他。

冯普指着曹操,愤怒的说道:“大胆武植!既然你不见棺材不掉泪,不见黄河不死心,那就不要怪我心狠手辣了。”

“左右,给这厮来一百杀威棒!我倒要看看,他的嘴巴是不是还能这么紧!”

曹操明白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小心谨慎的道理,因此才不惜惹怒冯普也要表明自己的立场。

听到冯普要用刑,曹操丝毫不惧,冷言说道:“大人久居庙堂,应当知道太祖皇帝立有三誓碑,中有一条,不得杀士大夫。”

“哲宗更有三免之法,明令朝官犯罪,不死、不黔、不杖。”

“政和七年,天家诏曰余止以众证为定,仍取伏辩,无得加以捶拷。敢问大人,是否忘了?”

见冯普不说话,曹操继续说道:“再问大人,若我体弱之躯,施以重刑致死,大人如何对得起先皇遗训?又如何堵的住这天下悠悠之口?”

“牢外,尚有五百兵士与百姓无数,若是知我受刑而亡,大人该当如何善后?”

“庙堂之上,又当如何解释罔顾圣意?”

曹操说完,冯普再次对他刮目相看,他没想到曹操竟有如此雄辩之才。

冯普深知曹操说的都是事实,大宋为了凸显文臣地位,从太祖赵匡胤开始便优待文人,此后哲宗、神宗都曾三令五申要善待文臣,轻易不能施刑。

当今天子赵佶更曾数次下诏要善待士大夫,不能随便枷讯,以免使人有轻视爵禄之心。

也正是有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宋朝才变成历代以来文臣的天堂,社会地位极高。

时人云:“待士大夫有礼,莫如本朝。”

这也是为什么冯普一开始断然拒绝杨路打曹操杀威棒的原因,仅仅是把曹操扔进土牢里,冯普也思量了很久。

此刻冯普心力交瘁,第一次感到如此无力。他有一种直觉——用不了多久,曹操便会被无罪释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