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少帅复出(1 / 2)

加入书签

 第550章少帅复出

华胜利得知了这次爱国学生的抗日救国运动后的消息后,他下令在抗日义勇军独立旅也宣传“爱国学习尚能如此,我们抗日义勇军独立旅也不更加地努力刻苦训练,早日将日本鬼子侵略者打出中国去”的宣传……

但是,令很多在日本鬼子侵略的东北大地上被奴役的人们企盼的是,原东北三省的少帅张学良,既然在一九年的十月份复出,被重新执掌了东北兵的兵权后,他什么时候能杀回到东北,赶走日本鬼子呢?

而现在的张学良和他的近二十万的东北军,现在却在西北……

张学良对蒋的不满,至少可以追溯到1934年他从欧洲回国前后。此前,张学良以“不抵抗将军”之名,率东北军流亡关内,寄寓之篱下,其地位,先从全国海陆空军副司令降至北平绥靖主任,再至被迫下野出洋,最后几乎差点丢掉看家本钱东北军,个中滋味可想而知。故而,1934年回国前后,张学良开始频繁与反蒋派领袖胡汉民联络,并欲与两广军阀合作武力倒蒋。

虽然张学良稍后感激于对自己的信任——仍让他张学良全权指挥东北军,而与倒蒋派脱离,选择继续拥蒋,但很快,这种信任又因东北军西北进行“剿共”战争中,被消耗而遭遇危机。

月到11月间,东北军在与红军的交战中损失了近三个师,尤其让张学良心疼不已。张学良的痛苦在于:与红军交战,一不能抗日以洗刷个人之耻,二是,势必消耗东北军而不能保存实力。无论怎么看都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所以,当红军在1936年1月份试图利用东北军被俘团长高福源,对驻守甘泉的东北军进行劝降工作时,张学良亲自驾飞机前往洛川与高福源谈话。张学良愿意亲自与方面的全权代表就共同抗日问题进行商谈。其部红军致中央的电报说,“张学良表示,他真抗日,愿以实力相助,急请我方派全权代表到洛川与张一谈”。

1936年1月20日,张学良又在洛川与代表李克农密谈了三个小时。张学良在会谈中提到,国民党内同情的国防政府主张、希望尽快对日开战者不乏其人,他自己即曾与阎锡山讨论过类似想法,并得到了阎氏的赞同。如果能站在诚意方面,他愿意为此奔走,赴甘肃、南京做大约为期两周的斡旋,如有成绩,拟约彭总及其他领导人面谈。但张氏同时又说,他不能同意提出的“抗日反蒋”的口号,强调自己对蒋颇有好感。此一时期,方面也只谋求与张学良订立互不侵犯协定,不奢望其参加反蒋。

张学良之所以强调他对蒋的好感,是因为李克农在会谈中曾竭力劝说张氏接受“抗日反蒋”的口号。红军高层电报指示此次会谈要:(1)向彼方表示在抗日反蒋基础上我方愿与东北军联合之诚意,务使进行之交涉克抵于成。(2)向彼方指出,东北军如不在抗日反蒋基础上求出路,则前途是很危险的。(3)暗示彼方如诚意抗日反蒋,则我方可助其在西北建立稳固局面,肃清蒋系势力,进一步助其回平津、东三省,军饷、械弹我方亦有办法助其解决。并暗示彼方,如有抗日反蒋诚意,国防政府首席及抗日联军总司令可推张汉卿担任。

对张学良而言,“国防政府首席及抗日联军总司令”,无疑是有诱惑力的。但更有诱惑力的,或许还是电报中所谓的“军饷、械弹我方亦有办法助其解决”。毕竟在西北地域,按实力原则,东北军最强,由张氏担任“国防政府首席及抗日联军总司令”,是情理中的事情。

红军高层所谓的“军饷、械弹我方亦有办法助其解决”,则显然是在向张学良暗示:红军的背后倚靠着强大的苏联。而与苏联取得联系,并在抗日问题上取得苏联的物资支援,则是张学良多年来一直梦寐以求的事情。

想当年,在1929年时,张学良曾轻率动用武力,试图收复由中苏共管的中东铁路,引发了著名的中东路事件,与苏联方面交恶极深。东三省沦陷后,张学良曾反省自己上述行为,自认不智。在张学良看来,列强当中,唯有与日本积怨甚深,且直接受到日本进攻威胁的苏联,最有可能援助他收复东北。故而在1933年夏被迫出洋旅欧期间,张氏曾想尽办法试图与苏联方面取得联系,但因苏联方面对其缺乏信任,种种接触都无疾而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