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与谬论(1 / 1)
偶尔在书店,捧起了一,情不自禁的读了45页,随后如获至宝般带回家中。我读它,倒不是因为这个显赫的名字——《百年孤独》,也不是因为豆瓣那些,借飘逸潇洒的文字挑逗看客的书评,而是感觉自己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性格好像,即对新鲜事物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但却又在瞬间即逝的热情中深感迷茫,马尔克斯塑造的这一形象,如是攫取了人们共性,夸大那些生涩、诡异的癖好,可现实是的确就有这样的人存在,而我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映射。
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都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读到这句话,仿佛触摸到了这的心脏,所有读者都在谈论这个庞大的寓意——孤独!想必孤独是值得敬畏,不然这么多人会如此既爱又恨,悱恻缠绵?可我对待孤独始终是厌恶的,几乎做不到很多人在文字里谈吐的那种豁达境界,既不排斥又不恨痴。当然,能够做到这点更好,可大千世界中我们的确宛若蝼蚁,难以反驳黑暗所吟诵的谬论,那些高尚的品行,俯仰之间流淌的真理,离我这个凡尘俗子好像甚远。怎么踮脚,也够不着!你能想象一个人24小时,吃饭、睡觉还有幻想都是在与外界绝缘的情况下度过的么?一天张嘴说不了二十句话,更没有人去承载你的思想,告诉你的存在,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说要与孤独和谐相处,我想是荒谬至极。所以,百年孤独中的孤独,绝非那些个把孤独当做宠物,精心圈养的人所能言表的。
有些感觉或者领悟,总是言语难以彻底的解释,孤独就是一种。昨日,与阿汤君聊天时,就感受到他对村上春树的文学风格所不能清晰表达的困境。不仅如此,人和人随着阅历、思维、偏见和年龄的增长,在谈话交流中也不会轻易引起共鸣,何况有谁耐心听你解释?这一种的孤独,是不被理解与深懂,古人把知己当做人生一大幸事,而现在的时代还有几人珍惜,那种对友情的敬畏和升华,在世事中难以寻觅。
因此,孤独就是每一个人的名字,当某人直呼我的名字时,就宣判了孤独已落定尘埃,但一生中又在与之角逐、较量,直至生命燃烧殆尽的那一刻。所以,就像百年孤独中每个家族成员所选择的路径,并非是命运的故意责难,而是本在存在现实。我们如何开垦,如何在喧嚣与宁静中安守,就毫无保留地被搁置在刀刃上。
大多人对孤独保持了沉默,印在只言片语,一举一动,从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之中,我们可以洞悉到孤独的深邃与悖论。那些个被人们遗忘的哲学,淹没在科技的谄媚之中的人情,像雪花般轻盈,被世人所设想,被形式所定义。最终,你思索的孤独是什么已不是自己的焦点,更不需要逻辑去证明,它的存在,只是我们口口声声所谈吐的两个字眼而已。厌恶不会终止,而责难才刚刚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