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病友的力量(1 / 1)

加入书签

 一进科室就听主任说道那个36床的病人转院一事,36床的那位六十岁的老婆婆是患的下壁心梗,挺严重的,而且还不止这一种病,还有糖尿病和肾功能一常,在我们科室已经住了快到一个月了,记得她一转到我们科室的时候,医患沟通的时候老师就建议他们转到上级医院做冠脉造影安支架,但是其家属却想用保守治疗。可能是担心安支架的风险有点大,以及昂贵的费用吧。但是从住院到现在的情况来看,并不乐观。每次早晨去查房,那位老婆婆看上去心情都不怎么好,每次都是说很累,还是老样子。说实在的,我们也感到很无力,因为保守治疗就这样,该用的药,我们都是用上的,至于患者还是感到气促、累,我们也是没什么办法。昨天急救中心的主任下来在我们科室查房,我老师自然就把36床的老婆婆作为需要查房的重点。昨天主任了解情况,并看了患者后,建议转到中心医院去安装支架。说实在的,我老师也是挺想36床能够转上去安支架,因为这貌似唯一能改善患者症状的办法了。

今天早晨,主任专为此事向我老师交代,尽量做好医患沟通,让患者愿意到上级医院去安装支架。于是我就和老师一起去和36床的家属沟通。老师首先是给家属有重复了一遍那位婆婆的病情,然后说建议他们转上级医院。那个婆婆的儿子就首先关心到治疗费用的问题,在我老师告诉可能需要三四万的时候,还是有了一点犹豫。不过最后还是愿意转院接受治疗了,本以为事情解决了,当我们已经把转院等手续已经在办理时,婆婆的女儿又来说患者不愿意转院做治疗。听到这样的事其实挺让人着急的,那个婆婆为什么不想治疗呢。于是又去向患者沟通,我呢就是和陈老师一起,陈老师沟通,我就是在一旁听而已。听婆婆说,就大概知道她为什么不想转院了。因为她觉得现在已经很难受了,毕竟受病痛折磨这么久,可以理解,而且我通过以前给她复查心电图就知道婆婆很怕疼,而且脾气还不怎么好。我以前就在想,她本来就是患的就是心脏方面的疾病,还这么大的脾气,是不是应该看看有趣的小说来转移注意力呀。不过我这想法说出来就被老师给鄙视了,记得老师当时是这么回答我的“你以为谁都和你一样喜欢看小说吗”想想确实是的,但是这位婆婆的心态真的很不好,我一直就觉得她需要人给她与疾病斗争的勇气。老婆婆说得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我这病本来就很痛苦了,现在虽然很难受但至少还可以多活几天,但是一进手术室都不知道还下不下得了手术台。”听了她这句话我就想到其实婆婆不愿接受手术的心情我能体会了,记得以前在学校听老师说过,一般病重的患者其实内心是害怕的、脆弱的,确实,当还健康活着的时候并不害怕死亡这两个字,但是当自己觉得自己病得快要死了的时候,内心还是挺害怕的。我想婆婆不愿接受手术大概就是这样吧。

经过一番和病人的沟通,最后的结果是,那个婆婆想出院,不再接受治疗了。因为她觉得自己反正是医不好的病,加之又花了那么多钱,所以就极端的觉定不治疗了。其实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婆婆太固执了,难道说真的是人老了就像小孩子一样的脾气了吗?后来家属劝,也是没有办法。作为医生,看到病人对自己的病没有信心治疗是很难受的。原本以为事情就只有这个结果了。没想到没一会我们就又新收了一位35床的老爷爷,我和老师去询问病史才知道,原来那个35床的老爷爷前两年因为冠心病安过支架的,效果很好,这次来的原因是因为感冒了。于是老师就给36床的老婆婆说了35床的情况。目的是想婆婆对手术有希望。最后大概过了半个小时,那位婆婆的家属又来说愿意转院做支架手术了。感觉这一转变挺快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了参照物,36床的婆婆之所以不愿做手术是不相信手术能够真的改善她的病情、而当她了解到35床的患者就是在安装支架后病情好转了,带给她对手术的信心,所以就愿意做手术了。这一转变让我不禁感概还是病友之间的信任要大些呀。我们医生这么劝,都没有结果,结果一个患者一说就将她说通了。这其实也体现出现在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不是很好。看来还有待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呀。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