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东都洛阳(2 / 2)

加入书签

李龟年恍然,旋即心中微震。

虽然右拾遗官职不大,但却是正经的京官,接近朝廷中枢,难道两位宰相的意思是,阴兵事件和朝廷势力脱不开干系?

王维看到李龟年的表情就猜到李龟年的心思,淡淡一笑道:“情况未必如此,大概两位相公是怕有人借着阴兵事件兴风作浪,搅乱朝纲,所以命我暗中观察。”

李龟年复杂地看着王维,兜兜转转又跳进了这个圈子,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现在还不是叙旧的时机,两人收拾情怀,向着远方山岗上,更大的一片乱坟堆走去。

***

“洛阳,我来了!”拂晓时分,高莽站在洛阳城北的一处高地上,眺望曦光中宏伟庞大的城池,激动莫名。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将都城从长安迁往东京洛阳,命宇文凯兴建洛阳城。

乱世长安,盛世洛阳。

洛阳无险可守为四战之地,然交通发达物产丰富,连接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五大水系,是运河漕运的中心枢纽,又能避开强大的关陇势力,是以成为杨广首选。

唐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高宗李治将洛阳设为东都。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唐睿宗李旦改称东都为神都。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女皇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定都神都。

长寿三年,公元694年,波斯大酋长阿罗憾联合周边地区的上百位夷长,请命女皇武则天,铸造天枢铁塔于神都,黜唐颂周。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李唐发动神龙革命,从武则天手里夺回神器,废除洛阳神都称号,复称东都。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以来,十年间坐镇东都,几度兴修水利,扩建洛阳宫苑,将洛阳打造成当之无愧的“天邑”。

高莽俯瞰洛阳城,整个城市犹如一个巨大的棋盘,被分成无数方格,虽然光线不足看得不真切,却也是目眩神迷。

尤其是矗立在洛水北岸的明堂,十里之外看上去就那么高大恢弘,若是近看那还了得?

玉真公主走上前来,看到高莽的样子不禁觉得好笑。

想想也是,小师弟出身乡野,被师尊收为弟子后也很少下山,哪曾见过如此宏伟的城市?

玉真公主朗声道:“青龙腾,白虎跃,朱雀舞,玄武动,洛阳自古便是天下之中,王气汇聚之地,是以朝廷又在洛阳周边设置六雄州,十望州,守护东都八方门户。都城修建之时,无一不参照四象五行、星象风水,乃至我道家布阵秘法。”

用手指划出一道线,玉真公主继续道:“邙山上清宫至洛阳南方的龙门,这道南北中轴线上,城南的定鼎门大街也就是天街,向北延伸到皇城的端门,皇城、宫城的重要建筑皆在这条线上,包括则天皇后修建的天枢铁塔、明堂、天堂。”

玉真公主又用手指横向画了一条线:“洛水自西向东贯城而过,对应天上银河,而天津桥便是天河渡口的桥梁,你再看明堂,对应北天正中的紫微垣,法紫微以居中,拟明堂而布政……”

循着师姐的讲解,高莽眼前豁然开朗,外城、皇城、宫城、含嘉仓城,神都苑和上阳宫,以及洛水南北的一百多个坊市,变得整齐有序起来。

天上有的,地上也要有,名副其实的天人合一,若非师姐讲解,他还不知道一座城市会有这么多的讲究。

难怪,她能成为除了长安之外人口过百万的唯二城市,说是世界第二大城市应该也没问题吧?

忽然意识到什么,高莽心中微震,看向玉真公主问道:“师姊,整个洛阳城,怎么像是一个法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