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妙语连珠(2 / 2)

加入书签

宁王直起身来,倒也不急着应对,而是向着高莽笑问:“小子,那白子呢,作何评价?”

众人纷纷看向高莽,眼中充满笑意。

高莽眼珠子一转,脆生生道:“白子嘛,终日行不离辎重。”

此言一出,众人哄堂大笑,宁王更是乐不可支,拍案叫绝。

终日行不离辎重,同样出自《道德真经》,第二十六章,原意是圣人远行,从来都离不开辎重补给,引申为君子德不离身。

再看棋盘,白子一方棋风保守重视实地,但凡行棋,势必先搭出一小块的根据地来,这就好像一个人远行,走到哪里都拉着一辆补给车。

高莽的比喻如此生动,画面感如此强,众人自然是心领神会。

他们再看着执白的王积薪尴尬的笑容,更是觉得有意思,笑声更大了。

了不得,对棋局把握如此精准,又能巧妙化用《道德真经》,不愧是司马仙师的弟子。

先前因为高莽动手打了御史,很多官员都心生不满,觉得高莽过于粗鲁,可经过高莽两次精妙的点评,他们对高莽的好感值又重新拉了上来。

最开心的人自然是天子李隆基了,他就知道他的直觉没有错,这孩子太有意思了。

当年机缘使然,天子李隆基和张说手谈一局,顺带着考校了七岁的神童李泌。

时任宰相的张说指着棋盘出了上联: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李泌从容对出下联: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才,静若得意。

张说惊叹不已,由此坐实了李泌神童的名气。

可在李隆基看来,李泌回应得固然是好,但却太正经,失却了孩童本有的天真。

今日高莽的两句点评,可谓妙趣横生,更合他的胃口,比之李泌才情也不差。

高莽向着王积薪躬身道:“晚辈戏言,王国手还望勿怪。”

王积薪哪会和一个孩子计较,再者高莽也没说错,他常年和贵人下棋,更注重掌握分寸,自然是求稳为上。

“好了,这盘老夫输了,”王积薪的对面,宁王推枰认负,然后手指着高莽,兴致勃勃道,“小子,咱俩来一盘。”

高莽一脸为难:“见贤思齐,小子还是想和王国手请教一盘。”

众人再次哄堂大笑,不少人对着宁王发出嘘声。

天子李隆基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忍不住伸手揉了揉高莽的脑袋。

宁王那叫一个尴尬啊,卵蛋的见贤思齐,你小子不就是说我的棋太臭,不愿意跟我下嘛。

旋即他哈哈大笑,爽快地站起身来,让出了位置。

童言无忌,小子说得也没错,王积薪毕竟是大唐第一国手,如果不是王积薪让着他,他早就输了。

高莽向着身边的宁王赔笑,却没有急着坐上去,而是向着天子李隆基道:“圣人,我想换个玩法。”

玉真公主不禁翻个白眼,又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