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卧龙大才 玄著举荐(2 / 2)

加入书签

一阵讨论,张煌言有些激动地说道:“宋先生,不如您去应天吧!那里,以您的才能,一定可以得以施展!”

本来,宋应星还在眉飞色舞地讲着,听张煌言这么说,眼神中,有了一丝悲伤之情。他撇着嘴,轻轻摇着头,说道。

“哎,玄著啊,老夫已经六十多岁了,还有几天的活头?算了,就在这里,传授后辈一些圣人之训,若是有一天,有人可以金榜题名,也算是完成了我的夙愿了。”

原来,这宋应星虽是大才,可一辈子都没有中过举人。他一心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有人考中进士,甚至是状元、榜眼、探花,可以名列三甲。这样,也算是以另一种方式,完成自己榜上有名的心愿。

张煌言听了,直觉无奈,心想,这个科举可是把这个大贤害苦了。一个举人老爷,和一把神兵利器,哪个更重要?

“宋先生,您有所不知,陛下特别成立了一个火器局,只为了研究这新型武器。”

听到火器局,宋应星眼神一变,似乎有些吃惊。

“火器局?是个什么地方?”

“这个火器局呀,”张煌言解释道,“就是陛下研究、制作新式武器的地方,您看我这崇祯17,就是陛下提出来,然后再由汤若望主持设计、生产的。此枪从设计,到生产出一千把,才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啊!这么短的时间,这神兵就问世了?”

张煌言点点头,继续道:“不仅是这个崇祯17,离开北京的时候,我听说,汤若望找来了另一个耶稣会士,叫南怀仁,他们正在研制一种大炮。”

“大炮?红夷大炮吗?”

“不是,不是红夷大炮,好像叫什么臼炮。”

臼炮?宋应星眉头紧皱,这种炮他听都没听过。

能够激发一个科研者的热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告诉他,他所研究的科技领域有了新的突破。

宋应星难道不想看看这臼炮是什么样吗?他就不想对崇祯17进行改进吗?他真的不想把纸壳弹的火药换成自己的火药吗?

“对了,陛下还说了,要让汤若望成立一个什么科技局。不仅是研究兵器,航海、耕种、天文、医术等等,都要研究。陛下还……”

“哈哈哈!好!我去!”

还没等张煌言说完,宋应星已经等不及,一定要去应天了,去那个什么科技局了。

虽然,宋应星编纂了号称“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但因为明末的社会动荡,再加上这书又不是科举用书,于是,除了一些刻印商外,此书在中国自然鲜有人问津。

可这本书在国外,尤其在日本,却是非常知名。

至于朱佑俭,这个熟悉历史的穿越者,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想到宋应星。还是因为朱佑俭当时要制造火器,而他对宋应星的印象是,这个宋应星是个科学的综合性人才。而当时的朱佑俭,更需要的是专业性人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