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认亲(2 / 2)

加入书签

“我姓慕,和慕大人同姓。”知漪一笑,“老夫人可不必再一直叫我小姑娘了。”

“哦?”老夫人闻言更是欢喜,“这倒不错,是哪边人氏?若是京城,倒说不定要与我们同宗。”

可不是同宗么,身边的惜玉心中嘀咕,这可是您嫡嫡亲的孙女儿。

“也能算是京城。”知漪想了想答道。

京城确实还有几个慕家分支,老夫人并不奇怪,端详了几下知漪面容,面善之感更深,不由拍了拍她的手慈祥道:“小姑娘爹爹是谁?莫不是家中让你来拜访的?”

知漪摇头,“我自小就没有养在爹爹娘亲身边,并不知道他们名讳。”

宣帝和太后没有特意告诉过她,所以小姑娘一直只知道生父是工部侍郎。

“竟会这样?”老夫人讶异道,“是养在了祖父母身边吗?就在这榆城?”

知漪又是摇头,道是一位并无血缘关系的好心阿嬷收养了自己,随后托腮回忆,“阿嬷说,娘亲怀着我时爹爹在外面养了小妾,娘亲很生气去大闹了一场。后来爹爹也生气,等娘亲刚生下我的时候就另纳了妾室进门,再没理过娘亲。娘亲觉得是爹爹负了她,所以也没怎么管过我,后来有一次同爹爹置气差点将我冻死。”

小姑娘全程像是在讲述别人的事情一般,许是对这话中的父母没有一丝感情,又没有幼时的记忆,所以才能如此平静,“姨外祖母心疼我,把我接了过去。但姨外祖母身子不好,去世后就将我拜托给了现在的阿嬷,而后的几年,爹爹娘亲都没有来寻过一次。”

“竟会有这般荒唐的父母!”老夫人闻言很是生气,但很快怒气随之凝结在了脸上,似乎想起了什么。

她年纪大了,在脑中搜寻片刻才想起,眼前的小姑娘说的事情,同多年前他们收到京中来信中所述的府中情况是多么相似!那信还是当时她留在府中的老嬷嬷寄的,当时她看完后恨不得马上回京城亲自教训儿子儿媳,怒急攻心之下昏厥过去,休养了数月才有所好转。后来京中儿子来信,说是已经将知漪接回府中,正调养着身子。

庄氏是慕老夫人亲自给儿子挑选的,慕家同庄家也算是多年好友,她当时看着庄氏是个明媚大方的性格,又是自幼由庄老夫人教养,虽然偶尔行事孩子气烂漫了些,但这点却正好同她那有着文人情怀的儿子相契。本想着二人定是一对佳偶,没想到后来竟会闹出那种荒唐事。

慕老夫人只有慕连秋这么一个嫡子,自幼也是精心严厉教导,向来孝顺体贴,极为守礼,未成婚前连个通房都没有。这样的儿子,当初慕老夫人还不大相信他竟能做出养外室后又在正妻刚刚诞下嫡女时纳妾室进门的事。

去不了京城,慕老夫人便去信道,他们不便照顾女儿的话,不如将知漪送来江南榆城。老夫人当初想的是,儿子儿媳确实年纪尚轻,行事冲动,不如把孙女带在自己身边教养几年,等她大些再送回去,那时这两人也该成熟许多。但儿子回信道,知漪身子弱,经不起舟车劳顿,而且经此一事他也已知错,今后定会好好待庄氏和这唯一的嫡女。并道知漪得了宫中太后的眼缘,每个月都要去宫中小住一段时日。

慕大学士后得到的消息也确实如此,两人渐渐放下心来,等算着小孙女到了开蒙学字的年纪,便寄了些笔墨和适合孩童学字的书画去京城,偶尔也会收到一些京中儿子来信,信中会夹一些小孩儿学字时涂得乱七八糟的纸张。

如此习惯下来,两人每年差不多都同京城书信来往三四次,其中更为期盼的,还是自小孙女学会写信后寄给他们的一些童言稚语。

眼前小姑娘的经历说起来实在像极了小孙女幼时的遭遇,慕老夫人仔细将她话中言语对了对,发现竟几乎是一丝不差,可是后面那些话又是怎么回事?

又看了几眼小姑娘的面容,慕老夫人心中越发怀疑,“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知漪没有直接表明来意,就是因为之前老夫人说的那些话。她不知道在他们心中那个‘知漪’是什么模样何种性格,只能慢慢将身份引出。

她轻眨眼眸,露出小梨涡,“方才老夫人说,您孙女的名字是取自‘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正好同她爹爹姓名相连是吗?”

老夫人点头。

“但是阿嬷说,我的名字是取自‘风值水而漪生’,同那所谓的爹爹才没有关系。”知漪起身,静静立在老夫人面前,“老夫人,您觉得呢?”

慕老夫人闻言顿住,微微离座,神情间似乎不大敢相信,肃目敛笑,直直看着面前浅笑嫣然丝毫不惧的小姑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