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冬之藏(2 / 2)

加入书签

宇文王道:“为政意,告天下,知功过,任赏罚;为百姓,明是非,辨曲直,定纷争;呈公正,现无私,因而有法。法,宜简而全。至于宽严,应视情势而定。过宽,则法度废;过严,则暴政行。究其根源,终不过,制法者、执法者要看的是一个‘情’字,守法者要见的是一个‘仁’字。”

李文宇道:“喜则爱心生,怒则恶意出,人性情理,圣人亦不能免。因而制法执法须先定律。律者,万事万物于人心中之度量。人心变,律也须新度。此谓‘权之在手,衡之再三’。”

李世民问:“我们的治国之道,还有何不足?”

宇文王道:“目前来看,家国制下,已是完满。治政之巧,随势而动。只要你不忘初心、不失本性,必能使天下为安、天下为公。”

李渊笑问:“王兄,如今之天下可谓‘安’?可谓‘公’?”

宇文王点头道:“世民治政,真可谓把一个‘信’字用到了极致。”

李世民道:“这个‘信’字还是有赖于父亲母亲与王伯为我打下的基础,世民不敢独自居功。”

李文宇道:“知易而行难。二哥文治武功、从善如流,自古以来有谁能称‘天可汗’,真可谓‘千古一帝’。”

欧阳谢道:“是啊,十几年前跟着师父出去游历总是倍加小心。这十年来却发现商旅夜宿路旁、陌生人相助的情形是越来越多了。”

李渊道:“宇儿、谢儿,跟为父说说你们这两三年的游历。”

于是,李文宇、欧阳谢开始讲起了在西南各地的见闻。不知觉,天将暮,宇文王道:“时辰不早,我们该告辞了。”

李渊、李世民再三挽留,未果。

李文宇笑道:“父、兄有所不知,师父心里牵挂着师娘。”

宇文王往李文宇、欧阳谢两人头上轻敲了一下,道:“莫听这两个小冤家胡言。只是此番前来已与他师娘约定好了归期,怎料来的路上耽搁了几日。就此告辞。”

望着三人渐行渐远的背影,李世民默然道:“这一去又不知几时能见。”

李渊叹道:“恐怕不会见了。如今天下大事已定,我若不在了,你王伯是不会让你小弟单独来此相见的。他们名为师徒,却胜似父子。他日你们再相见,恐怕是在献陵。”

父子二人沉默不语。李渊望向远方,许久。李世民正想出言安慰,却见李渊幽幽道:“若有来生,在一个普通人家,我和你母亲仍有你们六个儿女,再不用背负着这么重的家国梦,便依你们各自所长悉心教导,为你们作长远计,教你们互助,不使你们相争。”

听得远处有人弹唱《将归引》一曲:

征辽东兮饮马长城窟。剪名王兮威歌舞。喜春游兮泛龙舟。行路难兮乐江都。

饮马长城窟兮征辽东。识诚臣兮伤战亡。宴玄武兮望终南。归去来兮舞媚娘。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