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节 校阅(一)(2 / 2)

加入书签

李榆冷笑一声:“我去见见他,我们无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

这个白游击大约将近四十,个子不高但身体很魁梧,一张白净的圆脸上挂着一道长长的刀疤,红色官服前缝着画豹子的补子,李榆见到他时,他正在朝着乌海发火,乌海知道惹不起这个大官,很老实地站在一边任他训斥。

“我们的头来了,大人有什么话,就和他去讲吧,”乌海见李榆来了,连忙给白游击介绍,然后就溜之大吉。

白游击刚想对李榆怒斥几句,却突然发现李榆比自己高出大半个头,站在他面前就像铁塔一样,一下子有些气馁了,不过他还是板着脸对自己的蒙古通译说道:“你告诉他,顺义王的骑卒未经通报,即在我边墙之下游弋,究竟是何居心,难道是想挑衅我大明吗?此事绝非小事,大同总兵府必将上报朝廷,你们顺义王也必须向朝廷作出交待,如怀异心,我大明必严惩不贷。”

“你用不着说了,我会说汉话,”通译刚说了几句就被打断了,李榆冷冷地对白游击说道:“大人说的不对,边墙以北是土默特各部住牧之地,我们就这么点人,到此不过是在自家地界巡查,哪里算得上挑衅大明,这里的人都想过平安日子,大人可不能随便乱说。”

“我乱说了吗?我怎么看见你们几个是从山上墩台上下来的,边墙之上也是你们的地界吗?”白游击嘲笑地回应,他来这里已经有一会了,李榆他们怎么从墩台上下来他看的一清二楚。

李榆无话可说了,白游击笑呵呵地拍拍他的胳膊:“小兄弟,这回你们可闯祸了,这件事说起来不大,可让朝廷那帮吃饱了没事干的文臣们知道了,只要他们向朝廷一嚷嚷,小事也变成大事,你们就等着倒霉吧。”

“那也不应该乱说,我们也没干坏事,就是去看看朋友。”李榆很不服气地嘟囔。

“算了,你就别抱怨了,到时候你有理也说不清,”白游击继续说着,“听你的口音,不像是蒙古人,倒好像是辽东人,你怎么跟鞑靼干了?我刚才听人说你是辽东来的巴图鲁,本以为你是建奴,可看你这样子分明是辽东汉人。”

“我可能是脑子坏了,把过去的事全忘了,连自己家在哪都不知道,走哪就算哪的人吧。”李榆答道。

“苦命人啊!不过你也别垂头丧气,我遇见打坏脑子的人多了,能活下来就不错了,我在辽东打过几年仗,咱们也算半个老乡,看你小兄弟也是厚道人,以后在那边混不下去了,就到大同总兵府找我白显志,我老白可是个好人!”

李榆听了白游击的安慰话,心里觉得热乎乎的,自己的运气就是好,到哪都能遇上热心人,白游击瞟了一眼李榆,叹了口气接着说:“小兄弟,今天这事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算了,不过老哥这里也有难处求你帮忙。”

“大人只管说,能帮上大人的地方我一定出力。”

“小兄弟爽快,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想把你这两百来号人借用一下,新来的宣大总督要在大同校阅军队,还要补发部分欠饷,大同总兵府的镇标非得去不可,可你也知道现在年景不好,镇标的人数凑不够,从其他地方一下子也调不来多少骑兵,正巧咱们有缘分遇上了,只要你们到阳和凑个数,再随便操演几下,就算帮了老哥大忙了。你放心,不白干,完事后每人给两斗小米,你本人还另外有酬劳。怎么样,愿意帮这个忙吗?”

李榆做梦也想不到会遇上这种事,挠着头说道:“这件事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只是个种地、打猎的,他们硬给我安了个教习官的差事,其实也不是官,只是临时帮个忙,也没有俸禄,我还是与大家商量一下再说。”

“呸!这帮鞑靼也学奸了,让人家干活,还不给工钱,亏他们想得出。小兄弟,这事完了之后到我们这边来吧,看你这身板就知道你能打,当个把总一点问题都没有。”白游击很为李榆打抱不平。

李榆让白游击休息一下,自己马上找来毕力格、乌海和巴克,把白游击的话告诉他们,乌海和巴克听了很动心,两斗小米他们都想要,可又有些怕以后上面怪罪他们,毕力格可不顾这些,有点激动地叫起来:“凭什么不干,有钱不赚是傻子,那可是两斗小米啊!这件事只要大家不说谁知道,就算知道了又能把我们怎么样,还能把我们杀了吗?这件事,我们干了!”

大同巡抚张翼明今年五月才到任,屁股还没坐下,察哈尔汗西进的消息就传来,察哈尔汗这一手让朝廷措手不及,不但对建奴在西线的牵制没有了,而且察哈尔与蒙古右翼各部的冲突也在所难免,本来平安无事的宣大一线有危险了,于是朝廷严令山西、大同、宣府三镇整饬军备,务必阻止蒙古各部趁乱冲击宣大地区。

张翼明只能怪自己命不好,把大同总兵渠家祯找来一商量,渠家祯立即叫苦不迭,大同镇现在哪还有什么军备,马匹、粮草还有军械样样不足,更麻烦的是大同镇差不多半年没发军饷了,当兵的能跑路的都跑了,要不是雇了些便宜的守口夷人,边墙上站岗的人都凑不齐,渠家祯去年才接任大同总兵,到现在他一件事也没做成,不是他不想做,而是他没法子做,手里没钱他连自己的镇标都养不起,朝廷还能指望他做什么。

渠家祯苦着个脸说道:“大人,当兵的饭都吃不起谁还愿意为朝廷效力,大同镇上七百里长的边墙,处处设防处处都要有兵,而要有兵就必须有饷,末将请求大人上奏朝廷速速拨饷,哪怕少给一点也行啊!不然大同必危矣。”

张翼明摇着头说:“朝廷哪还顾得上我们,有银子也投到辽西去了,再说大同目前也无危情可言,谁会听你的。”

两人长吁短叹一阵,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张翼明琢磨了一会儿,朝廷不会管他们,但宣大总督不能不管他们——大同出了事,总督大人也脱不了手,张翼明和渠家祯一商量,现在只有恳求宣大总督张晓为他们筹集些粮饷了,张晓是以兵部尚书尚右佥都御史身份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兼理粮饷,既然兼理粮饷那他总得为大同镇想点办法吧,于是两人赶紧写信向宣大总督求援。

宣大总督张晓也是焦头烂额,朝廷不拨银子他哪里有钱,但宣府、大同两镇都是穷光蛋,而且与蒙古右翼交界一千多里,两镇随时有可能出事,他不敢不管,好在他还有山西镇,山西镇与土默特西哨只有数百里的防线,而且位置偏西与榆林镇相接,察哈尔大概一时半会儿祸害不到那里,山西镇与大同、宣府两镇相比要富裕得多,地方州府还有些留存。

张晓好不容易东挪西凑弄了点钱,立刻给大同、宣府去信,表示要亲自到大同、宣府两镇校阅官兵。张晓这一套,张翼明、渠家祯当然明白,无非就是告诉他们,他张晓手里钱也不多,所以要到大同检查一下军备,看得顺眼就赏几个钱,看的不顺眼一个大子都不给。张翼明、渠家祯一合计就决定从大同各道抽调精锐参加校阅,一定要好好给总督大人展示一下大同镇的威武,尽可能多捞几个钱回来,无论如何不能便宜了宣府镇那帮家伙。

于是渠家祯心急火燎到处拉人头,步兵倒好办,实在不行就抓老百姓凑数,就是骑兵不好找,人缺马更缺——大同镇连守边墙的兵都养不起了,哪还养得起马,渠家祯的镇标编制上有千余骑兵,可实际上连三百人都凑不齐,大同巡抚的抚标早已名存实亡,各道、各路编制上的骑兵也凑不出几个,至于老百姓,谁家没事会舍得自己掏钱养马,正在火烧眉毛的时候,李榆送上门来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