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又一波军阀(1 / 2)

加入书签

 宋子隆回到甘田镇时,毛小方等人已经在那慈禧墓碑面前摆上了香案,准备开坛做法了,见宋子隆匆匆忙忙赶回来,也没有人多问他,他顺势站在人群前面。

毛小方见人来齐了,马上点燃香烛,开启法坛,念动咒语,再将两碗十二生肖的血递给郁达初和孟海,说:“这十二生肖的血乃是所有动物中最具有灵气的,你们将这些血液洒在墓穴的出口处,就可以封住里面的僵尸,不让他们逃出来。之后我再放午火一烧,一定能够永除后患。”

“是,师傅。”孟海和郁达初马上各自端起一碗血液,拿到墓碑前面,围成一圈的倒了,将碗重新放回法坛上。

毛小方又道:“阿海,阿初,将桃木放在墓穴周围,我要开坛放火,郁达初和孟海又将两捆准备好的干桃树枝条放在墓穴口。

毛小方才点点头,猛地拿起法坛上的桃木剑,右手持剑,左手捏着剑诀,一点朱砂,剑锋在法坛上一贴,沾起一张符纸,持宝剑在桌上的莲花灯上点燃了,再举剑在眉心齐平处,念咒道:金木水火土,子午火烧尽阴间路!

毛小方念咒完毕,将宝剑一指,对着前方,正要放火,突然,一声“住手”从远处传来,,转眼间,一伙大兵,在一个中等身材,穿着元帅服,帽顶带穗,将帅肩章的将军的带领下走过来。

在甘田镇,要是遇上什么大事,自然就是请毛小方,只是若是遇上那些政府衙门里的人,自然只有宋子隆父子出马。这次也是一样,其他人不动,由宋子隆上前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那军官一个敬礼,说:“我姓黎,是北洋政府徐世昌的部下,是为了捉拿叛党而来。”

“叛党?”宋子隆故作疑惑的问道。

那黎军长拍拍手,他后面的大兵,立刻押着两人出来,正是陈军长和徐副官。

宋子隆问道:“他们就是叛党!”

黎军长点点头说:“他们两人复辟失败后,一直到处打家劫社,做些不法勾当,这次居然来这里盗墓,幸亏被本地的警察局逮到了。”

那黎军长说着,回头对着甘田镇众人说:“大家听着,这里墓穴里面的东西,乃是属于北洋政府所有,任何人不得占用,更不允许私自放火烧毁。”

毛小方说:“里面墓穴里面的尸体都变成僵尸了,若不赶快处理,只怕后患无穷。”

“僵尸?”那黎军长冷笑一句,说:“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僵尸呢,真是大笑话。我告诉你,我们中国,就是因为有你们这些妖言惑众的道士,才会变得这么乱。”

毛小方摇摇头,依然坚持道:“我说的都是真的,墓穴里面的僵尸非常厉害,再不处理,晚上又要出来害人了。”

黎军长脸上冷笑连连,继续说:“总之我没有亲眼看到僵尸我是不会相信的,我只知道,这里的东西都是文物,属于北洋政府所用,任何人不许破坏,来人,把这个胆敢破坏国家文物的道士抓起来。”

立刻,出来两个大兵,将毛小方押了下去。

“现在该怎么办啊?”毛小方被抓走,众人希望的目光投向宋子隆。

宋子隆说:“现在只有请我爹出马了。”

众人一听请宋厅长出面,都是点点头,宋祖德,可以说是他们知道的最大的官了。

接下来,如原剧情一般,黎军长为了震慑村民,当场处决了陈军长和徐副官两人。

回到警察局,黎军长立刻向宋祖德出示了他手中的文件,问道:“怎么样,这文件是真的吧。”

宋祖德点点头,说:“是真的!”

黎军长也点点头,说:“那好,现在甘田镇这里暂时有军队接管,请你将那些叛党偷盗出来的古董交给我们。你放心,我们不会骚扰村民的。”

宋祖德点点头,叫人抬出一箱箱金银珠宝,交给黎军长,黎军长也没有清点,直接叫人抬下去。

宋祖德又说:“黎军长,甘田镇由军队接管,我不反对,不过,甘田镇现在不太平啊!”

黎军长问道:“怎么不太平?”

宋祖德说:“这里有僵尸啊!”

黎军长正色说:“宋厅长,你们怎么能这样,别人说有僵尸也就罢了,你身为本地的执法者,怎么也能相信这些无稽之谈。”

宋子隆忍不住道:“黎军长,我们说的都是真的,是我们亲眼目睹的。”

黎军长摆摆手,说:“不用说了,总之我没有亲眼看到僵尸我是不会相信的。”

宋祖德摇摇头,不再说话。宋子隆又问:“黎军长,那毛师傅呢,你准备将他怎么样。”

黎军长看了宋子隆一眼,说:“你就是宋队长吧。”

宋子隆点头:“我就是。”

黎军长打量他一下,说:“果然英气勃发,仪表堂堂,我听甘田镇的人说,是你带领着十几个警察队的人,不伤一人,就将那些叛党全部俘虏了。真是英雄少年。”

宋子隆摇摇头,说:“此战都是我父亲在背后策划的结果,我不敢贪功。再说,那些叛党早已被黎军长追的风声鹤戾,草木皆兵,又敢冒天下之大不为,挖掘黄陵,早已失去平常心,一听见枪炮声,就以为是黎军长你的部队打过来了,我也没费多大力气,先以手雷开头,再一阵排枪过后,他们就吓得跪地投降了。所以什么英雄少年的,还请黎军长收回,子隆实在不敢当。”

宋子隆难得情真义切的说了一句大实话,不过那黎军长听了却摇摇头,说:“不对,不对,话不是这般说,当时你们只有十几人,面对武器装备精良,十倍于己的叛军,也敢主动出击,就这一份勇气,就当得起英雄少年两个字。我们中国,要是多有几个像你这样的少年英雄,又何至于缕受外人欺辱而不敢还手,人人有你这份信念,何愁国家不中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