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错过,也许是为了遇见更好的。(1 / 2)
已经开学,生活也该迈入正轨,一切的一切,无论如何,不辜负自己,不后悔,这便是有意义的,“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源某种意义上并不我比我多拥有什么,开心就好……
昨天经历了断网,又错过了一部电影的免费观看,结果今天阴差阳错的找到一个可以不用VIP看电影的软件,如果昨天没有断网,我也许还会在等待下一次免费而失去许多机会,这也许就是因祸得福吧.
(附:以下内容与本书无关)
夏洛前去参加自己曾经暗恋的校花秋雅在豪华酒店隆重举行的婚礼,为她祝酒时夏洛面对周围事业成功的老同学,发现只有自己一事无成,心中泛酸,借着几分酒意大闹婚礼现场,甚至惊动了110。而他发泄过后却在马桶上睡着了,梦里重回高中,报复了羞辱过他的老师、追求到心爱的女孩、让失望的母亲重展笑颜,甚至成为知名作家、音乐人、网络红人,一连串事件在不可思议中火速发生。沉醉于这样奢靡生活的夏洛内心一直觉得少了些什么,他拼命告诉自己这是个梦,却怎么也醒不过来。[1]
在这部电影中,笑料是不缺的,基本上能保证三步一小笑、五步一大笑。但它又不止于此,影片到了下半段,还有一些温情的细节。回想这几年票房大好的影片,故事、笑料、怀旧,是最大的卖点。徐峥在宣传《港囧》时,说自己对广义上的观众,调研得很透彻,而他的片子,这三点的运用跟《夏洛特烦恼》不谋而合。
《夏洛特烦恼》原声资料同样的追忆青春爱情表述主题,同样的喜剧,同样夸老婆,同样的老歌联播……沈腾直接把徐峥的囧片甩到了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本片以庄周梦蝶的方式进行人生幸福指数的哲学探讨,用最低逼格阐述最深情感,一部用爆笑的手法揭露小清新是如何荒谬的伪青春片。
很多人说《夏洛特烦恼》和《港囧》可以当一部电影来看,我表示谨慎的认同,因为我从《夏洛特烦恼》中还看到其他电影的影子:比如《重返二十岁》的穿越外衣,比如《煎饼侠》式的自黑视角,当然包括《港囧》的中年危机和怀旧情节。但是《夏洛特烦恼》更像一个加长版的小品,如果看了沈腾在“欢乐喜剧人”中的表演,就会发现,《夏洛特烦恼》追求的还是一种高级的笑点,作为一个从小品界转学到电影界的小学生,有这个追求很不容易,至于电影的最终效果有没有达到高级的层次,是后面要谈到的问题。
夏洛不是一个人特烦恼,其实有时我们也很想做《铁皮鼓》中的小奥斯卡,因为看到这个世界的丑恶而拒绝长大。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在“男人四十”的重压之下也想兜售一份美人迟暮的情怀。所以夏洛才会在厕所的马桶盖上悠然睡去,并且一路穿越到校园时代,夏洛代表着所有中年男人,来了一次回归式的穿越。而和《煎饼侠》中和现实老是隔着三公分距离的Loser情节相比,夏洛在梦中寻找出的一个个让他绝望的真相更加真实动人,因为《煎饼侠》的情节说到底是靠“有钱就是成功”的黑厚学主题支撑起来的,夏洛的**丝情怀则更具体,也具有更大的普世价值。
相比于《港囧》口碑上的差强人意,**和专业影评人对《夏洛特烦恼》多少还保持冷静的克制,很大的程度在于它引人发笑的方式,克服了《港囧》过度的倚重段子的毛病。这不得不说春晚舞台上的“郝建”已深入人心,从电影中夏洛公然套用小品中的原话直呼马丽为媳妇就可以看出,导演和沈腾就是想把小品中让观众笑过后引人深思的郝建的形象在电影中继续飞下去。因为在更多时候,小品不是以段子和俏皮话逗乐观众,优秀的小品大多更符合喜剧发展的原则和充分尊重戏剧冲突,并通过演员的身体语言和表演天赋呈现出来。
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夏洛特烦恼》有时容易陷入“小品连续剧”的尴尬,甚至电影为了保证每一个细节的笑点而忽视了戏剧冲突本身。于是我们看到,虽然电影中穿越过了,夏洛也被老婆修理过了,但是对于如何解决中年危机其实是避而不谈的,整个剧情沦为一种阿Q精神的自我堕落。于是,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夏洛这个靠着女人过活的男人依然一事无成的正确的浪费着剩下的时间。相对于沈腾的一些小品,电影的格调是很低的。当然,作为一部投资品,电影必须照顾到观众和市场,观众花钱到电影院看喜剧电影,就是图个乐。于是当我们从影院出来后,对于电影的总体判读仍然停留在这个阶段:如果你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就改变自己的心,安于现状。
所以,《夏洛特烦恼》与前述的几部商业电影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它同样是一件精心组装后的合成品,这个合成品的向心力都指向票房,这也是和大多数观众对当今的喜剧电影的定位是很契合的,因为大家在观看之前压根就没打算把喜剧当成心灵鸡汤。只要你能调动观众的笑腺,全场无尿点,对于一部喜剧电影而言,就算是成功了。
夏洛不是一个人特烦恼,所以观众也不是一个人在欢笑,把大多数的观众逗乐了,导演和演员也不用特烦恼了。
想看你笑
想和你闹
想拥你入我怀抱
上一秒红着脸在争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