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年(2 / 2)

加入书签

然后一言不发的走向和平俱乐部这个股市沙龙...

京城,北电学院。

学校还没开学呢,江河却和制作组成员先一步聚集在这里。

徐峰没来,但是她的妹妹、弟弟徐杰和徐斌在。

作为导演煎投资人,江河自然当仁不让的率先开口:“徐杰,拍摄设备到京城了吧?”

“已经到了,设备都放在梅兰芳故居,目前梅兰芳纪念馆、恭王府、午门、辅仁校区、地坛公园等等,所有拍摄地都已经谈好了。”

设备到位、制作组到位、接下来那就是拍摄了。

“演员呢?”

刘浆立刻站起身:“演员都已经通知过了,电影一开机所有演员必须全部到位,整个剧组没有一个跨戏的演员。”

“服装...”

“服装、化妆师、道具,基本准备完毕。”

江河满意颔首,接下来那就是重头戏了。

“剧本大家应该都看过了,咱们这部戏的拍摄周期大约半年时间左右。

首先考虑天气因素,我的意思是先把剧中所有冬季室外的戏份先行拍摄完毕,室内的可以往后放一放。你们觉得呢?”

“集中拍摄冬季的戏份可以,但我们有一场开篇地坛公园集市的戏份,这需要的群演数量不小。用不用先把这一幕往后放一放?如果演员状态不错的情况下,争取能够一条过。”

说话的这位是青年电影厂的,姓孙,算是老统筹了,也是林老头他们给推荐的。

“可以。”

“孙老师,今天制作组的都在,咱们大概先研究一下拍摄进程。然后你再根据场景、演员、天气、设备等因素在拍摄之前做一个拍摄计划,根据每天的拍摄进度,随时微调各种拍摄细节。”

“这样最好!”

江士雄、林红同、汪榴这三位老家,看着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江河,满意的直点头。

一个初窥电影的小年轻,能把所有工作安排的这么细致,哪怕拍摄起来略有瑕疵,也绝对值得表扬了。

拍电影跟拍电视剧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单单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都足够让许多门外汉头大。

而且电影区区100多分钟的镜头中,更重要的是一个磨字。

一个镜头拍一次,或者拍十天都很正常。

那才是真正考验江河这个导演的时候。

剧组定下的拍摄时间是2月24号,在香江的张国容提前3天到了。

江河这次没去接他,接他的是刘浆。

这次人可是全了,幕后工作人员基本全部到场。

许情和杨清自然也在其中。

主角到了,一场小会之后,张国容提出想去祭奠一下梅兰方。

本着无可无不可的态度,江河也穿好衣服准备一同前去。

许情、江河再加上张国容,同样的长款呢子大衣,让张国容忍不住看了他们好几眼。

撞衫不可怕,谁穿的丑谁尴尬。

跟江河这妥妥的衣架子相比,身高上张国容差的都不止一筹。

更别说人家俩人穿这衣服明显像是情侣装,他再穿个一样的不合适。

回国头跟经纪人陈树芬嘀咕了两句,不一会自己换了一件短款的呢子大衣。

香山碧云寺东面不远处的万花山下,此处松柏环绕,环境清幽。

一行人通过一条不长的甬道,就来到梅兰芳墓前,整个墓地以梅花为基调,墓园、甬道、墓基和主墓都是由梅花构成的图案。汉白玉墓碑上镌刻:梅兰方之墓。

平心而论,一个唱戏的生前死后能得到这般待遇和尊敬,也足以告慰平生了。

一行人站成一排,微微弯腰表达对这位前辈的敬意,然后送上来时就已经准备好的鲜花。

而张国容却是所有人之后最后一个直起身的。

这人心思重,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江导,咱们拍照留个念吧?”

江河皱眉本能的就想拒绝,他不喜欢在这种场合拍照。

“拍一张吧,我们好久都没有照过相了。”

身边带着点幽怨的女声响起,原则瞬间消失不见。

别问,问就心虚!

香山脚下。

江河准备离开前说道:“休息三天,刘浆你通知下去24号,早上8点所有演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全部在拍摄地,梅兰方故居集合。”

说完一脚油,载着一美一丑两个女人不见了踪影。

1992年开春,除了不懂事的屁孩子,几乎所有老百姓都参与在对各种大事的关切中。

浦江股票认购证只是其中一件后期才广为流传的事。

这功夫老百姓更关注的事情是男足是否该聘用外教,上千万人争得面红耳赤,不懂球的理论家也掺合:“怎能让国字号让外国人说了算?”

江河撇嘴,玉皇大帝来了都特么没用!

这功夫还算好的,在等些年你再看看。

2月20日,《特区报》头版刊发“猴年新春八评”的第一篇《扭住中心不变》。

每两日发一篇,一共八篇,《人民某报》转载了其中四篇。

忽如一夜春风来~

7017k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