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章:(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四月尽,五月初,京城中的任命书下来,县太爷谭吉一跃成为彭城知府,从正七品的县令升为正四品的知府,一品两级,作为一府之长官,谭吉是真正的高升。

闻信之桐城百姓欢欣鼓舞,谁都希望县太爷继续在他们这里做官,他可是好官,自从他做了官,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都没发生过县衙之役从耀武扬威之事。做了知府,知府大人曾在桐城为官十余年,一定会对桐城另眼相待!

秀姑听村里人这么说,顿时笑了,作为平民百姓,她当然希望有好官治理自己的所在。

张硕进城接壮壮回家过端午节,从林主簿那里打听到的消息更细致。县太爷高升,桐城不足以设立知县,以后桐城诸般事务都由王县丞治理,可行知县之权。

谭吉本身是同意家族的意思,打算回京,毕竟他都十二年没有回京了见到父母并且承欢膝下了,十分地思念,偏偏他品级低,无法进京述职,全靠长官之评。他每次的考评都是上等,哪怕今年桐城因洪灾瘟疫减少了一大半的百姓。没有端慧大长公主阻拦,折子上达御前,当今圣上忧思灾区重建之事,遂命吏部根据其功绩,擢升为彭城知府。

早在二三月份就是任满之时了,只是消息送往京城然后回来路途遥远,直至五月份谭吉的任命诏书才下来,前头他和王县丞交接,后头谭太太诸葛氏则忙着打点行囊,端午将过便启程进府城,和前任知府交割任上事务。

三品官才能进京述职,前任知府和谭吉一样,都得靠治理后的功绩和长官之评,谭吉的任命诏书都下来了,前任知府的迟迟未至,但也得和谭吉交割明白。

谭吉十分皱眉,因为他发现前任知府交割的账目做得虽好,许多却不清不楚,单只前任知府从桐城自己手里强弄走的那批粮食就对不上!别的他一时看不出毛病,但是那批粮食他原本已有了打算,数目记得非常清楚。

前任知府当时并未开仓放粮,以当时混乱状态时的粮价,那批粮食怎么都不可能只进账三万五千两银子,三万五千两是太平盛世按一石七钱银子来算才对得上。

谭吉仔细再看,发现宿县那批粮食亦然,他管理宿县后才知道,自己管理时粮仓中粮食一滴无存的原因和桐城一模一样,都被知府派人运走了,当时的县令无力阻止。宿县的账目等都不见了,但是主簿却活着,琐碎账目不记得,大数目他却记得。

尚未交割明白,骤然发生变故。

定北侯亲自前来,带着抄家的旨意,将前任知府及其府中男丁悉数下狱,女眷锁在后院一角的小院子里,命人看守。在谭吉的愕然中,看着人清点东西入账的定北侯念着与谭吉父兄的交情,透露了前任知府获罪的原因。

原来耿姓盐商临死之际恐人欺侮手里握着大笔财物的妻子,不仅央求朝廷善待她,还求了定北侯。定北侯霍去病本就因耿姓盐商的善举而心生敬佩,自然满口答应。去年深秋耿李氏带着斑斑泪痕的一纸书信递到了霍去病的跟前,说她打算用来给军中将士做冬衣的一笔银子被知府和知府太太假借三节两寿之名和喜欢之意给弄走了。

前任知府和知府太太都不是明着贪污受贿,而是借着三节两寿之名揽财,以及夫妻二人在富商或者其太太跟前透露,喜欢什么东西,看中了什么东西等等,底下的富商如何不明白其中的深意?要是自己手里有的就孝敬上去,要是没的就只能花巨资买来。

白家之败,始于此贪。

耿李氏挥金如土地建立了耿李书院,目前花掉的银两已有数十万两,早就进了前任知府的眼。她身上有三品淑人的诰命,知府太太便借着拜访的名头,里里外外地观赏耿李氏的住所,一个劲地称赞耿李氏用的东西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真希望自己也有一样的东西。

知府太太觉得自己是知府的太太,自己丈夫管理一州之府,就算耿李氏有三品诰命,也只是商贾之妻,手里没权没势,所以毫无顾忌地流露出贪婪之色。

耿李氏跟丈夫经商多年,原本就是水晶心玻璃肝,如何不明白知府太太的意思?当时她打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反正她不缺钱,就把知府太太看中的东西送她了,一对金丝为枝干宝石为花瓣的牡丹盆景、一对金自行船、一架十二扇的玻璃屏风、一座来自海外的金自鸣钟、一匣大块大块的鸽血红、祖母绿、猫儿眼,知府太太犹不知足,竟然看中了耿姓盐商为妻子斥巨资打造的金浴桶、金马桶、金脸盆、金折盂、金盘金碗金酒杯等物。

知府太太顿时捅了马蜂窝,丈夫为自己打造的东西,耿李氏能舍得送人?平时让丫鬟擦洗都小心翼翼,哪知知府太太竟然得寸进尺,居然张口索要。

想到自己的娘家势力都在江南,只是祖籍之地在桐城,家中又只老弱妇孺,并无男丁在家,自己一介寡妇压根无法与知府大人抗衡,于是,耿李氏前头送了知府太太一整套差不多的金器,转头就送信给定北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