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单晶硅,工业不锈(1 / 2)

加入书签

 “陈老谦虚了,一定要好好请教。”

耶哈亚让出了主位,林岭东却不愿坐,寒暄了一番之后,让材料员小张往旁边挪了一点,在陈教授旁边坐下。

铬矿石什么的,瞬间就不香了,开口就问道:“抱歉啊陈老,虽然专业不太对口,可我是做贸易的,对这方面还挺感兴趣,国内呢,都开始上马6寸晶圆的项目了么?是哪个厂子啊?”

晶圆,制作芯片的主要材料。

也是半导体产业的最主要材料。

从1947年威廉肖克利发明第一根晶体管开始,人类进入了一个“硅”文明时代,对电的利用,不再是点亮一个电灯泡,从强电进入弱电,进入了微电子时代,各种小巧的家电设备,电视机,收音机,手机电脑都不离开“硅”的支持。

美国最大的电子工业园,就叫硅谷。

晶圆呢,简单来说就是最高纯度,单一晶粒的硅,提纯达到99.9999999%,用来制造芯片。

任何集成电路都离不开它。

晶圆的尺寸越大,蚀刻的电路越多,越精密,越复杂。

到90年代,半导体技术都已经很成熟了,以IBM,英特尔为首的一类科技公司,已迈进了CPU时代,已经能生产8寸晶圆,采用0.6微米的蚀刻技术,在一块指甲盖的晶圆上面,刻下320万个晶体管,生产奔腾处理器,马上就要进入个人电脑时代。

而我国,蚀刻技术惨不忍睹。

晶圆也只能生产3寸。

达到6寸的水平,已经是湾湾和欧洲的水平。

硅,是地球上第二大元素,在岩石与河沙当中就可以大量提取。

但怎么提取也是个难题。

全凭技术,是个纯技术活儿。

掌握了就是财富密码。

如果林岭东记得没错,这得2000年左右,解决了单晶炉的热屏障技术,石墨加热,石英坩埚的泡沫隔热层,隔热防腐液,还有关键的数字化控制,才能上马6英寸的项目,难道是自己OUT了?

陈教授却是老脸一红,摆手道:“八是八是,向处长给我脸上贴金呐,造是能造的,可离上马还早得远呐,科技进步是一个系统工程,实验室和工业量产还有很大的距离,好多问题都没解决呢,只能是水中望月,雾里看花,吾也一知半解而已。”

讲完,却又刻意的补充一句。

“造,还是能造的哈,就是技术粗糙了些,不敢跟人比。”

向木林在旁边满头黑线,这个台拆得够彻底的。

林岭东却是轻松了些,岂能听不出言外之意?只是实验室制备了,那距离工业量产的确还远,他刚刚打算上马这个项目来着,作为一个重生人士,他怎么会放弃晶圆?

实际上晶圆技术不是秘密,曰本湾湾技术都不差,华国无法掌握这一项技术,只是因为封锁,然后起步慢了,市场被侵占完了,输在了起跑线上。

目前,刚好是台积电晶圆代工崛起的时候,以6寸晶圆生产线拿下了inter的订单一飞冲天,郭台铭跑到深圳建厂,砸下富士康。

林岭东也完全可以搞。

在资金上,他并不输这两人。

找一个不被封锁的国,最好的土壤当属曰本,用资金引进就可以了,他完全可以分一杯羹,再慢慢发展,赢在起跑线上。

华国,当然是最好的销售市场,这么快就搞出来了,那我赚什么赚?

“哦,那也很厉害了,据我所知,目前米国人也才6寸晶圆厂吧?”林岭东试探的问。

陈教授摇头道:“不止哟,现在人家翻了一倍,搞出300毫米的晶圆了,有脸盆那么大,咱们还差得远哦,侬也是搞物理的呀?”

林岭东笑道:“不是,我就是一个港口运营商,对电子行业一直很关注,有兴趣投资这一块儿,陈老呢?有一项直拉单晶硅热屏技术,我听说挺好的,你们研究过没有?”

“咳!……咳!”

“咳咳!咳!咳!”

气氛不对了。

向处长咳嗽了两声,对陈老连使眼色,外科协的刘主任索性就捂着鼻嘴,猛的咳嗽起来。

“介个……我也搞不太清楚了,下来再说,下来再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