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驰名商标,投一个要多少钱?(2 / 2)

加入书签

“VCD这个玩意儿,你听说过么?”林岭东问。

一群人互相看了看,整齐的摇头。

林岭东也不怪他们,产品还没面世,能提前了解商机的,都是内行中的资深人士。

如此这番,给他们解释了一阵。

“说白了,这是LD镭射影碟的换代产品,体积更小,容量更高,是一个潮流商品,盈利的方向有两个大块儿。”

“第一,是VCD的整机销售。”

“第二,是VCD光盘的配套销售。”

“其实光盘都好说,盈利的方向比较确定,可整机这一块儿挺没底的,我打算加大产量,在港岛大陆荷兰印度同步发售,你么觉得前景如何?”

罗伯特皱着眉想了一番,摇头道:“我可以直说么?”

“你讲。”

罗伯特:“我觉得很难,这个产品太超前了,就和我们一样,大家都不知道vcd是什么!就存在很大的认知障碍,产品要销售出去,前期必须大作宣传,但你都说了,这个技术等级低,很容易被仿制,投资是很可能打水漂的。”

“小厂家没有渠道成本,也没有生产成本,价格更低,而华国的经销商又很精明,会想尽办法找各种渠道进货,底层市场很容易被蚕食。”

“一旦等到大家都知道vcd是什么的时候,就是拼产能的关键时刻。”

“而前期宣传,必然会导致生产费用的降低。”

“也就是说,完全是给他人做嫁衣!!”

林岭东点头:“你说得很对,那有没有可能,我把专利先行抢注呢?”

法务的张律师,也是深皱着眉。

“不能吧,半导体的专利审批是非常严格的,对VCD我不太了解,可如果和LD一样,就势必会涉及到三项关键技术,第一个是解码芯片技术,这个是很明确的,掌握在米国公司手里。”

“如今他们投产,是不可能转让给我们的。”

“第二项,第三项,是激光光头,与读写机芯,这两部份被飞利浦和索尼控制,国外对这个方面非常成熟,也非常重视,大部份的专利都在别人手上,即便要大举生产,也要向对方付费的。”

“由此看来,我们能抢注专利的可能性极低。”

“还有一点,我要泼个冷水,即便可以注册,以现在的效率是很难办到,想要实现独产,必须要申请发明专利,这一部份相当的复杂。”

“你需要出具各种证据,大量的材料,证明这个东西,完完全全是由你发明的,核实的过程能令人崩溃。”

“8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卡在这一关无法通过。”

“即便成功受理,还需要初审、公布、实审、授权4个阶段,一般情况下,自受理到公布就需要18个月左右的时间,实审到授权,还需要半年时间,这还算是快的,最少也需要1年半,至2年左右才能完成。”

“等到注册成功,也没什么意义了。”

林岭东也是直抠脑袋:“那其他的专利类型呢?什么整机专利有吗?组装技术能不能抢注了?”

罗伯特摇头道:“没用的,内地的商业环境我很清楚,你即便注册了也没用,没有人会在乎这个该死的专利,尤其是电子技术,如果承认专利保护,那一样产品都造不出来。”

“我这样说吧,内地对电子产业的保护,就相当于印度的仿制药,红白机的泛滥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任天堂都无能为力,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呢?”

“专利这个事情,建议是不用考虑了。”

“如果真要做,想要堵住一些口子,应该在技术上想办法,提高门槛,杜绝粗制滥造,杜绝家庭作坊的进场。”

说到这儿,罗伯特背上都一股寒意。

林岭东抠着脑袋,这VCD,怎么看都是一个烂池塘。

同时也深感无奈,这姜大老总也是太底层了,这么着急个鬼,你的发明自己都不保护,还要我来给你操心。

还操不了这个心。

林岭东盘算一番:“那搞营销呢?在大陆做一个驰名商标,需要投多少钱?”

罗伯特让了一下:“这个,让市场部的老刘来说吧。”

对方带着副黑框眼镜,大约40来岁,名叫刘定新:“你好林总,这个,要看你做什么样的定位,省级的相对简单,500万左右就足够了。”

“不够。”林岭东摇头道:“当然是全国级别的。”

刘定新推了一下眼镜:“那需要的可就多了,最少要1个亿,再加上全国的经销网络,至少要1.5个亿,周期要算到两年左右。”

林岭东:“那就是2000万美金,也不是不行,流程方面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