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贾诩之谋(2 / 2)

加入书签

而贾诩则已经提前修书一封送至赵云之手。

其书曰:

“谋臣贾诩拜上,今诩已渗透入西凉军中。”

“西凉事务,诩已尽数知晓。”

“廿二日,董卓将会焚毁洛阳迁都长安,明公可在此时攻破大门。”

“先入京阙,以迎天子。”

“以得护驾之功。”

“诩别有良谋,可为明公谋取冀州。”

“望明公谨记诩书信之言。”

“贾诩顿首。”

赵云在读完了贾诩的书信以后,心中五味杂陈。

他很奇怪,明明李儒已经被杀了,为什么董卓还能想到迁都长安以避祸乱这一条计策。

以他的智商,不应该能想到这一层才对。

莫非是贾诩向他献的这一策?

可不应该啊。

贾诩按理说是自己的人,他应该明白自己想要夺得诛杀董卓的头功。

为什么他还要向董卓献出迁都这一策呢?

即便是迁都。

也不该焚毁洛阳才是。

洛阳作为东汉立国两百余年的国都,有着近百万户的人口。

物产丰富,人口殷实。

毁了多可惜。

贾诩这个人不是别人能够琢磨透的。

他竟然这样安排,想来必有他的用意。

赵云此刻对贾诩并不是毫无保留的信任,对他也是稍微留了个心眼儿。

而贾诩一面在辅佐董卓办理迁都事务的同时,一面命人撤去城门的防务。

城头将士都问其故。

贾诩回道:

“彼时太师撤军,尔等想留死陪葬么?”

将士们乃恍然大悟,又问没了防务,联军趁此时打进来怎么办?

贾诩便道:

“可在城头虚设旌旗,以为疑兵,联军便不敢妄动。”

“待联军攻入洛阳时,我军便已撤走。”

将士听完,皆赞贾诩高见。

而贾诩再怂恿城头将士撤离以后,又迷信给赵云。

写道:

“主公若在城头见着旌旗密布,不必惊疑。”

“此乃诩为撤离守军之谋也。”

“明公届时可速去,勿让他人捷足先登。”

董卓又问贾诩,道:

“老夫已多年不曾建设长安,加之朝中反对者极多。”

“此计能顺利进行么?”

贾诩回道:

“太师放心,如今关东贼起,天下播乱。”

“长安有崤函之险,更近陇右,正是避贼之所。”

“至于木石砖瓦,克日可办,宫室营造,不须月余。”

“太师何疑?”

董卓又问:

“如今钱粮缺少,又该如何?”

贾诩回道:

“洛阳富户极多,可尽抄其家。”

“凡袁氏一族,杀其宗党而抄其家产,必得巨万。”

“最后一把火烧掉洛阳,以免给诸侯留下发展余地。”

“让他们抢无可抢。”

火烧洛阳一策,极为狠毒。

因为诸侯原来至此,粮草肯定会不足。

但如果烧了洛阳,关外诸侯便没有了补给。

天寒地冻,可没有柴火可烧取暖。

当年俄国正是用“火烧莫斯科”这一招,来击败拿破仑的。

如今,贾诩先向董卓献了这一策。

只是他的目的,并不如董卓想象的那么简单单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