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神力少年(1 / 2)

加入书签

 夕阳西下,倦鸟归林。

林中树叶繁茂青翠,微风拂过,些许细碎的辉光就透过缝隙洒下来,斑黄点点。

这时突然传来踢踏踢踏的马蹄声,惊起了已归巢的鸟儿,破了黄昏的宁静。满地的枯叶被疾奔的马蹄卷起,一路飞扬,又无可奈何地,轻飘飘落下。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蹄声隆隆,地颤山摇。

出了林边,这队疾驰而来的骑兵,开始以方阵的队形快速行进,身后黄尘满天狂舞。

但见众人官军打扮,身上、腿上和手膀上均配置铁甲。人人背负长弓,腰佩长刀,马挂长枪,囊插羽箭。

装备虽然精良,可难掩众人脸上的疲惫。

领军之人,身量极高,比周围的将士高出一头有余,虎背熊腰,虬髯满面,威武异常。最让人瞩目的还是他的兵器。那是一杆三尖两刃刀,此械的前端是三叉刀形,刀身两面有刃,泛着极冷的寒光。

原来这个领军之人正是刚从神仙洞府出来的虬髯将军,叫做张坚,本是京城的骁骑将军,统领禁军的左龙武军。

大齐采用中央卫府统率、地方府兵番上的军事制度,初分南北衙,南衙十六卫,归兵部直辖,驻于皇城南面宫城。北衙禁卫军,归圣上直掌,驻于皇城北面宫城和禁苑。后分设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六军。

各边防军事机构则设军、守捉、镇、戍。镇、戍分上中下三等,500人为上镇,300人为中镇,不足300为下镇;50人为上戍,30人为中戍,不足30为下戍。每镇、戍各设镇将、镇副,戍主、戍副各一人。近年来,蛮族进攻猛烈,随着边防线的延长和战争的频繁,朝廷加设节度使为边境区域性的最高长官,统辖军、守捉、镇、戊。如今,沿边地区已有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卢、陇右、剑南、岭南九节度使、一经略使。

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之南,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原是南越国的辖地。与中原相隔甚远,当地鬼怪神话传说颇多。此次张坚精选龙武军百来人,护送国师南下岭南,探寻神仙洞府。不想进入神仙洞府的人只有自己活了下来。

张坚摸了摸怀中的玉盒,看了眼周围的密林,心中隐隐不安,不知为何,自己一路上一直心绪不宁,始终感觉被无形的危机隐隐包围。手不自觉地摸了摸三尖两刃刀的刀杆,从手中传来的冰冷的触感,仿佛给了自己莫大的勇气,领军之人面色不动喝道:“怎么还是在大山里?奶奶的,兄弟们,加把力气,翻过前面这座山,就可以休息了。”

旁边一个军士靠马过来,“将军,望山跑死马,如今天色将黑,再翻前面这座山,夜黑路盲,骑马恐有危险。”

领军之人斜睨了他一眼,淡淡地说道:“闻风,你素来勇猛,这次可是怕了?”

被称作闻风的骑士一下涨红了脸,“将军,我只是觉得,我们这次行动充满了诡异,本来……”他正要往下说,突有军士喊道:“将军,前方有个村寨。”

领军之人凝神望去,只见晚霞的余晖下,村寨中正徐徐升起白色的炊烟,在落日的照耀下,显得一片祥和与安宁。

南方多穷山恶水,生活环境恶劣,当地民众民风彪悍,往往喜欢结寨自保,故村寨往往是集生活和军事于一体的堡垒。

领军之人眼前一亮,露出喜意,心中暗道:“看来运气不是太坏。”不再犹豫,马鞭指着村寨大声呼喝道:“兄弟们,今晚不用赶路了,就去那歇息吧。

已疲惫不堪的众骑兵欢呼一声,策马奔腾而去。

此时寨门前正好有一人,赶着一头水牛,准备进入寨门。听到后面人呼马嘶,他回头一望,赶紧快牛加鞭进入村寨,慌慌忙忙地准备关寨门。没想到才关到一半,就见骑兵已如狼似虎般冲了进来,只好停止动作,面带苦涩道:“各位好汉,饶命啊。”

那人高七尺有余,衣衫破旧,手长脚长,抬起脸来,却眉清目秀,看其面容,还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

头前的几个军士围着少年,喝道:“什么好汉,我们是官兵。”

众人铁甲铮铮,杀气袭人,可那少年却还能面不改色,眼睛一转,“各位官大叔,在下可没有犯事。只是误会你们是强人,多有冒犯,还望恕罪。”

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军士冷哼一声,指着寨门喝道:“行了,把寨门给我重新推开。”

那少年倒也听话,直接把寨门往旁边推,想必也是深明“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

“将军,宁杨不懂事,没有冲撞你吧。这孩子看起来大,其实年纪还小得很,山野之人不懂事,你莫要放在心上。”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者,从村寨里急匆匆赶出来,高声叫道。老者身后跟满了百姓,个个面有菜色,或拿盖锅,或拿锄头……只是看着大军威严,不敢靠近,远远地看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