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远古漫谈一(2 / 2)
远古先民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中,有几个重要的分水岭,第一个分水岭无疑就是火的大规模使用了。火给远古先民带来了区别于兽类的文明,尤其是在远古先民掌握了保存“火种”和“制造”火的技术之后,远古先民们开始告别茹毛饮血,逐步有了“文明”的生活,人口数量开始规模增加,人类也就开始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阶段。第二个重要的分水岭是婚配形式由族内婚到族外婚的转变,这一婚配制度上的转变,不仅解决了氏族内部因为争夺配偶而造成的矛盾,更是加速了不同氏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通过建立族外婚姻关系,原本没有任何干系的两个氏族,逐渐形成了共同进退的氏族联盟,共同抵御野兽,一同交流经验心得。血缘基因的交互,强健了远古先民的体魄,生活经验技巧的交流共享,增强了远古先民的生存本领。随着氏族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氏族相互之间开始接触,并建立起了数量众多、关系繁杂的氏族联盟,最终导致部落和部落联盟的成立。第三个重要的分水岭就是男权社会的形成,男权社会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产物,是剩余财产争夺的产物,我们也可以这么说,男权社会是战争的产物。在远古社会,没有战争的时候是体现不出男人的最大价值的,而剩余财产的积累与争夺给男人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舞台,而男权社会刚刚抬头就掀起了连绵不绝的血风腥雨。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黄帝与炎帝的三战,黄帝蚩尤大战,以及黄帝与风后刑天大战看出一些端倪。
远古先民的活动痕迹是不断流动的,或者说远古先民是不断迁徙的,当然了,这种迁徙与后来的游牧部落逐水草而居有着巨大的差别。传说时代的诸多氏族,很少有能够长期在某一个地方定居而没有过迁徙经历的,远古先民的迁徙大致是在这么几种情况下进行的。
第一种是为生存所迫,为了能够采集到足够的食物或者避开厉害的猛兽,先民们需要找到一块条件更好的生存环境,这也是最主要的一种情况。
第二种是氏族裂变,一块土地的人口承载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当某一个氏族的人口规模壮大以后,为了保证氏族内的每一个人都能过获得足够的食物,就必须要分出一部分人到一个全新的地方去生存。新分出来的这部分人就组成了一个全新的氏族,他们需要在迁徙中找到一个属于她(他)们的生存之地。
第三种是自然条件突变,远古先民需要躲避自然灾害,寻找一块全新的、不受灾害影响的生存之地,比如遭遇大洪水,远古先民就需要迁徙到地势更高、更安全的地方去居住和生活。
第四种是氏族冲突,在传说时代,很多氏族会因为争夺财货、争夺女子、争夺领地而发生冲突,而这样的冲突非常容易发展成为氏族之间的仇杀。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实力极弱的氏族往往会主动进行迁徙,以摆脱其她氏族的欺凌。更为主要的是,在一些大规模的,发生在部落之间的军事冲突中,失败的一方往往会有较大规模的迁徙行动。在这方面表现最明显的莫过于九黎部落了,从黄帝蚩尤大战开始,九黎部落先后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迁徙活动,这些迁徙活动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被动的迁徙就是流放了。第五种是政治迁徙,也可以说成是流放,部落联盟的盟主为了加强统治以及政治利益的需要,强令其他的氏族迁徙到相对边远荒芜的地方去,舜迁徙“四凶”就是一种典型的政治流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