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169正直的秦桧(2 / 2)

加入书签

到了宋代以后,官员机构庞大,前三甲进士可以直接做官,甚至六甲进士可以等待选官。

说到这里可能有看官要要问了,三甲是什么意思?当然不是三甲医院的意思。

隋唐时期科举只按人数录取,不分门别类。

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才开始分类为“三甲”。

即殿试第一等称为“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等称“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等的称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这帮人都成为进士。

其实还有四甲,五甲,六甲进士,这些人也是可以做官的,但要等待选官。六甲进士要经过诠选和呈选的考试才能选官。

进士直接做官导致了士人单纯搞文学的少了,以至于起草的文书太没有文笔了,但是又不能直接录用那些文人,因为他们只是偶像,不是治国安邦的人才。

为了扭转这个现象,宋朝中后期有开了制科,其中就包括词学兼茂科。

学正是什么呢?简单点就是教导主任,辅佐博士施行教典、学规。

由此可见,秦桧在这个时期,确实是个很不错的年轻人。

事实上,大部分的年轻人,都是有理想的有报复的,可面对扯淡的社会,有的人坚持了,成为最好的或者最坏的,留在了历史的书页里。有的人没有坚持,归为庸庸之辈,而繁衍了种族。

秦桧就属于坚持中的坏蛋。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进攻宋朝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要求宋徽宗割让三镇: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

此时身为职方员外郎的秦桧,提出了较为重要的四条意见。

一是金人贪得无厌,要割地只能给燕山一路。

二是金人狡诈,要加强守备,不可松懈。

三是召集百官详细讨论,选择正确意见写进盟书中。

四是把金国使者安置在外面,不让其进朝门上殿堂。

就这四条建议来说,恰好摸到了大宋的脉门,尤其是第三条,指明了正确的外交政策,可惜当时钦宗皇帝一条都没能采纳。

朝廷见秦桧侃侃而谈,就派秦桧和程璃为割地代表同金人进行谈判。

秦桧在谈判中尚能坚持上述意见,又被升为殿中侍御史、左司谏。

王云、李若水见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回来后说,金兵“坚欲得地,不然,进兵取汴京”。

朝中百官在讨论中,范宗尹等七十人同意割地,秦桧等三十六人认为不可。

看看现在的秦桧,在看看后来的秦桧,同是一个人,怎能差距这么大呢?

有的时候,在下甚至怀疑真正的秦桧已经死了,回来的这个人,只是面貌比较相像的假冒伪劣。否则的话,你很难接受这种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性格裂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