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1 / 2)
第19章
所谓这个‘又’,其实也是有缘故的。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三房人给卢桂丽凑药钱了,去年也凑过一次。
卢桂丽身子一直不好,平日里只能靠药养着,病情不太严重的时候,就让那刘大夫给看着,公中的银子也够使了。
可若是她犯病严重的话,刘大夫就不行了,只能去镇上的医馆看病。
去年卢桂丽大病了一场,那一次花了近三十两银子。
三十两银子啊,那可不是小数目,老两口将手里的钱全部拿出来,还缺了近二十两,于是只能让三个儿子给凑。
大房和二房倒还好,虽多少有些不愿,到底没为难自己爹娘。
可三房就不行了,这两口子都自私,难听的话也说得出口,当时找他们凑银子,可没少闹腾。
这次卢老汉开口前,已经有所准备了,果然最先冒头的还是三房。
乔氏尖着嗓子道:“爹,你这是只想要闺女,不想要儿子了啊。
咱们家人这么多,年年赚的钱都贴到了小姑子身上去。
这日子到底还过不过了?”
崔氏沉着脸,斥道:“乔氏,你怎么跟你爹说话的?”
乔氏冷笑:“怎么说话的?
我说的是实话。
你扪心自问这么多年来家里攒的银子,是不是都花在了小姑子身上了?
咱们家近二十亩田,三个房也各自都有营生。
走出去谁人不羡慕啊,个个都说咱家有钱,可有没有钱,爹娘难道你们不知道?”
“咱们家为什么会没钱?
别人家的女儿都是泼出去的水,都是不值钱的,唯独咱们家就是那个例外。
娇月就不说了,小时候娇月的身子是弱了些,可因为家里银钱不紧凑,用的从来都是人家二嫂自己的私房银子,咱们没资格去说什么。
可她卢桂丽这么多年看病吃药可都是咱们三房人供着的,这些年来不说花多了,一百两银子应该是有了吧。
娘,你来告诉我哪家的女儿能花家里这么多银子?”
崔氏没有出声,眼里充满了痛苦,满是青筋的手微微的颤抖着。
“我们三房倒还好,就只有六郎这一个儿子,六郎年纪还小,现在倒不用发愁。
大嫂家的广礼,还有二嫂家的广义和广智,年纪也都不小了,都是这两年要娶亲的。
去年二嫂家的广义已经被耽误了一年,为了什么就不再说了,公中的钱咱们已经不指望了,这好不容易存点银子,还要给小姑子凑药费。
到时候孩子们成亲的时候该怎么办?”
不得不说,这乔氏平时虽然有些混,但人是极为聪明的。
她很清楚光三房一家子,肯定是扛不住公婆那边的压力,便想将大房和二房也拖下水来。
可即使明知道她的目的,胡氏和梅氏也不能说她说的不对,尤其是梅氏,因为乔氏所说的话,恰恰是她心里也想说了。
之所以不说,不过是因为不想男人夹在中间为难。
乔氏声声夺人,嘴皮子上下磕碰着,根本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
“我知道爹娘你们嫌弃我和老三,觉得我们懒。
我就先不说自己了,我嫁进卢家也有十几年了,以前可有对家里的银钱都供着小姑使,提出过异议?
可是你们也不能把大家的容忍,当做没这回事吧?
哪家的银子不是辛辛苦苦挣来的?
哪家没有孩子?
哪家不过日子?
爹你嫌弃老三人懒,可这些年来老三起早贪黑为了什么,难道你不知道?”
低着头抽旱烟的卢老汉,手微微一抖,一团烟灰掉了下来。
他浑然不觉,继续啪嗒啪嗒的抽着,缭绕的轻烟笼罩在他脸上,让人看不分明他脸上的表情。
“还有二哥二嫂,以二房这些年赚的钱够送广智去学堂了吧?
广智打小就聪明,可为什么当年没去念成书?
还有五郎,村里条件跟咱们差不多的,哪家不是送孩子们去私塾学两年,即使不考功名,认几个字也是好的,可五郎至今还撒着丫子到处跑着耍……”
可能是听到上房这边的动静,卢广智也来到了上房,只是人没进来,就站在门口。
他之前一直静静的听着,直到乔氏提了念书一事,面色才黯淡了下来。
梅氏嘴唇颤抖着,她望了一眼立在门外的二儿子,终于忍不住开始默默垂泪。
老二当年没去念成书,一直是梅氏心中最大的憾事。
可家里的银钱不凑手,男人又是个孝顺的,她也就只能佯装没有这回事,毕竟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小姑子去死。
其实她是可以回娘家求助的,可梅氏素来是个拎得起的人,谁家也不欠谁的,她已经是卢氏妇,怎么能让娘家人出钱供儿子念书。
尤其娘家还有那么一大家子人,即使爹娘哥哥们都同意,嫂子们能同意吗?
就算嫂子们也能同意,可心里能舒服吗?
卢家是个填不满的窟窿,今天她可以让娘家出钱供儿子念书,可供了二儿子,小儿子呢?
总不能把自己的儿子都丢给娘家去供,那她这个梅家女有何颜面见父母兄弟。
梅氏素来是个识大体的人,所以她替他人着想,不为难父母,不为难公婆,也不为难男人,最后委屈的只有自己和儿子。
见弟妹说话难听,卢明海本是想出言喝止的,可不知怎么,话竟然说不出口。
他看着身旁素来刚强此时却一脸脆弱的妻子,眼中闪过一抹痛苦,悄悄地拉上她的手。
卢娇月看着门外的二弟,心中各种各样的情绪交杂在了一起,混成了一团乱麻。
两辈子,也是到了此时,她才明白家中真正的情况。
其实不是不知道家里银钱紧凑,只是她从来不用考虑生计问题,自然没有切身体会。
她依稀记得二弟六七岁的时候,总是往邻村的私塾跑,后来娘和爹商量说想送二弟去念书,可不知怎么,最后不了了之了。
所以说,大哥那么努力的赚钱,每当家里农活不多的时候,便去镇上做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