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种时尚(2 / 2)

加入书签

倒不是说《明报月刊》能给出更加高的稿酬,金庸名下的报刊。作者的稿酬一向是以低而闻名的,即使是《明报月刊》这样高水准的学术姓刊物,大学讲师级投稿,只有千字八十,教授级投稿,也才千字一百到一百五。

据他所知,林静的《大国崛起》,是千字一百五,等同于质量最高的教授投稿,据说金庸、董桥和张利来三人都同意给出更高的稿酬,但被林静自己否定了。

只不过是千字一百五而已,书虫出版社随时能给出20%以上的稿酬,千字两三百三四百都不是问题。

但在林静看来,这都是小钱而已。

写《大国崛起》,她并不是为了稿费。即使在很多作家看来,千字一百五已经是他们难以企及的高度,赚上个几十万一百万根本不是问题。

如果真的要赚钱,她根本不会写《大国崛起》,因为《大国崛起》这种文章不像通俗文学,它的读者不会太过广泛。就像弟弟林言和妹妹林思,很喜欢她写的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和《品三国》,但对于《大国崛起》,林思表示看不懂,林言倒是看得懂一些,但不多,而且在他看来,《大国崛起》很枯燥乏味,看得直想睡觉。

《大国崛起》,一部注定是小众的作品,当然,这个小众只是相对而言。林静的脑残粉那么多,他们中很多可能都不喜欢,但会买回去收藏。

“以后,会有机会的。”林静笑笑说道。

“你又有新构思了?”没想到她的这一句话让莫子奇惊讶了一番,“不会这么快?”

“《大国崛起》只是写了一部《海洋时代》,冰山一角而已,哪里会这么快,等写完了《大国崛起》,等我毕业了,有时间了再说。”林静不置可否说道。

她的脑袋里装的作品倒是汗牛充栋,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写出来。

随着《大国崛起》的热销,在香港,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有关于《大国崛起》的话题。因为《大国崛起》的内容,所引发的话题。

林静以前写的武侠小说,在发表之后,也很热闹,但这种热闹是对林静这个年纪写出那样成熟的武侠小说形成的反差的惊讶,而不是作品本身的价值。即使是《明朝那些事儿》和《品三国》,因为过于通俗和“草根”,虽然也产生了轰动,但这种轰动并没有上达“天听”。

关注喜欢林静作品的大多数都是普通的老百姓。

像董桥这样的知识分子,如果不是因为他和金庸相熟,他即使知道有林静这么一个人,可能也不会去关注去阅读林静作品,即使林静的名字已经传遍了香江。

因为在他们这些人眼里,林静写出来的许多作品如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打个不好听的比喻,不过是狗肉一样的东西,用来充饥解馋可以,但是是上不来台面的。

就像金庸虽然写了十多部武侠小说,这十多部武侠小说传遍世界华人地区,为他赚下了万贯家财和偌大的名声,但在金庸的眼里,他最得意的事业还是《明报》和《明报月刊》。

毕竟现在才是八十年代,在正统的知识分子眼里,武侠小说是邪门歪道,不入流的东西。如果一个学生,被教授看到他跑去研究武侠小说,可能会被斥责他不务正业。

像后世,孔庆东那样的北大教授,去专门研究武侠小说特别是金庸的武侠小说,甚至还登上百家讲坛,讲《笑书神侠》,是大逆不道的,不可能的。

随着《大国崛起》的话题越演越烈,一时之间,阅读《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成为了一种时尚,知识分子中的一种时尚,白领阶层的一种时尚,中学生大学生中的一种时尚。

阅读时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