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风微起,碧水无波(2 / 2)

加入书签

殷隆帝所统治的时代如其名,人民安居乐业,殷朝自殷厉帝时的萧条渐渐兴隆起来。边境的恶虏经讨伐后表示愿与殷朝称臣,退回故地再不起兵殷朝。皇家子息也绵延不绝,殷隆帝身为太子时身边才一个太子妃和一位侧妃,就已有育有两儿两女。在接位后照例选秀后,后宫美人如云。他便封太子妃为皇后,侧妃则封为皇贵妃,又册封了两个贵妃、四个妃子。后除了太子时已育有的两儿两女,又添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共有六个儿子五个女儿。较之殷厉帝时的一子一女已经很是令人欣慰。

殷历中元426年,在穗华公主去世后半年,殷朝皇后也因病去世。此时殷晟才不过16岁,就被思念爱妻的殷隆帝封为太子。从此搬入北逸宫,由殷隆帝亲自教导学习。然而失去发妻后的殷隆帝却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盛年的他也自此身体日渐衰弱。殷历中元434年,殷隆帝病重,只得由太子殷晟来掌管朝事,殷晟被封为摄政王。殷历中元437年,殷隆帝重病不愈升天,帝位传给摄政王殷晟。

殷晟27岁,年轻的他继承皇位,号新帝。他太年轻了,年轻得仿佛无力承担这掌管国家的担子一样,边关也危机四起,朝野中有不臣之心的人也虎视眈眈的。谁也没有料到,在长时间充斥着男子的刚阳之气的朝野就已重新有女性的阴柔之色渗入。

后世的史书上曾记载着,殷历中元440年,新帝殷晟在为父亲殷隆帝戴孝三年后,下令选秀。同年,天山巫女被选出,也就是后来人称神使的巫女孜炎,她获得巫女的灵力并接掌空缺了近一百多年的的监国巫女之位,从天山前往殷朝。

殷朝的先祖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得以打下一片江山,天山巫女舞雩有莫大的功劳。故而,在建国后,天山会从圣女中选出拥有灵力的圣女任其为巫女并让她前往殷朝担任监国巫女,而此后巫女便将通过占卜为国家祈福并通过预知能力以便扭转乾坤从而达到监国的目的。然而,巫女和普通人不一样,她们是得到神眷顾的女子,是天山上众多圣女中唯一获得灵力的女子,她们能够长生不老,拥有神灵一般的灵力。然而,当上了监国巫女后的她们因常常经常耗用灵力,元气大量亏损,以至于生命减短。于是能够长生不老的她们最终也会耗尽元气而死,但是她们的灵力会在她们死后完完整整的传给天山圣女中最有潜质的一个。于是,下一任巫女便会被选出来。巫女就这样代代相传下来。

只是,这一切自第36代巫女乌喻后,局势就已经改变。巫女的灵力没有能完完整整的传下来,而是被分割成几部分,天山的圣女能幸运的获得这灵力的几率也是低之又低,殷朝监国巫女的位置更是常常空缺着。

“而如今,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明灯明亮的照着说话的男子年轻的脸,淡淡的语气,俊逸的长相,确是一个美男子。

他对面的床榻上半躺着的一个红袍男子听着这话,嘴唇动了动,仿佛要说些什么却没有说出来,只是冷冷的看了他一眼,眼中有几分嘲讽。

“喂,你又来这样的眼神,知不知道这样的眼神很欠……”

“欠什么,欠骂,欠揍还是什么?”红袍男子开了口,冷淡的声音能浇灭对方的满腔热情。“大半夜的不睡觉跑来扰人清梦,你觉得我能给你什么表情。”说着,红袍男子打了一个大大的呵欠。旁边的近侍小翎子赶紧递上一杯茶。立即得到主子满意的一个眼色。

红袍男子喝了一口茶,靠着床榻半坐着。只是刚刚的一句话,立马让对面的年轻男子脸色不好的沉默下去,屋子里气氛僵硬起来。红袍男子眯着眼看了好一会对面的年轻男子,唇边不由得漾开一个笑容。

“你可别告诉我,你这会儿把我从好梦中叫醒后就是为了看你发呆的样子。”那话语虽然还是极为冷淡的,但是语气明显和缓起来。

“哼,我只是想说,那巫女……”

“巫女怎么,碍着你的眼了?”

“那四哥,你觉得这个巫女,会是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反正又不是进我的家门,管什么怎么样?不过,你看起来很在意那巫女,莫非……”红袍男子故意暧昧的看着年轻的男子,直到那年轻男子脸被看得红起来。

“喂,四哥……”

“你若是担心着什么,你可以跟当今坐龙椅的人说去,曲曲折折的跟我说,有什么用。”

末了,红袍男子的目光疲倦的低下来,看着自己袍上隐约可见的黑龙的花纹,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耳边,传来的是年轻男子急躁的语气。

“虽然说是大哥,可是看到他那个样子,我就来气。”那年轻的男子不满的抱怨着,抓了桌上的茶,递到嘴边便是一口。那茶已经冷了,一入口,冷涩得很,唇舌都有点麻木了。年轻男子的脸顿时皱了起来,“也不知道这是什么茶,哪里算什么好茶,大哥喜欢喝,你也喜欢喝。这样冷涩的味道,怎么喝得下去?”

“哈哈……这茶就是取其冷涩才有其韵味。殷玄啊殷玄,你这副样子,就算哪天有人说你要造反,说你的军队已经临城下了,我也不会相信。”厉王爽朗的笑声,却是笑得那年轻男子,也就是殷玄一头的汗。

“四哥的夸奖还真是不一般。”

“比之你大哥如何?”

“那还是愿听四哥教诲好了。”

“哈哈……”

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从厉王府传出来,深夜的时分,谁也不会知道,原来情谊冷淡的两兄弟,——四皇子和五皇子,而今在朝中任检察长之职的厉王殷栎会与手握重兵和土地割据一方的藩王殷玄在这样的夜里相谈甚欢,也许也仅仅是表面相谈甚欢而已。

一个是漠不关心有不臣之心,一个是心系国家有兄弟之情,只是表现得这样明显,太过突兀显得虚假。

也许,彼此都明白对方心意,却偏偏要继续这样伪装下去。男子汉大丈夫,本就该胸怀坦荡,但是却得说着一样想着一样,明明心里咬牙切齿又得表面关怀备至。皇室中,毕竟难见真情。

厉王府内,明灯照着的屋内,不知是谁,又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夜是深了。但是守卫森严的红色宫墙里,不知还有多少失眠人。那千里之外自天山通向殷朝都城的途中,还有一班人马还在赶路中。

只要天一亮,就到秀女面圣的日子了。

窗外,蝉鸣声,忽地拉长了声调,仿佛也迫不及待起来。<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