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佛之辩(下)(1 / 2)

加入书签

 火风鼎:上九。鼎玉销。大吉。亢不……”请问国君,你可知道这故事中的人是谁,他的几个妻子又分别是谁?……

惠得老和尚一番尖锐的提问。顿时让整个大殿陷入一片寂静之丰,在大臣们看来,不管这问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单单是这样在国君面前直言生死的提问,就已经足矣让人将其拿下拷打了!

可是张煌闻言却笑了起来,只见他不以为意的一摆手,平静的说道:“这个拥有四个妻子的丈夫。应该说的就是我们人的意识灵魂吧?至于他要去的国外,,该不是死亡世界极乐彼岸?”

说着张煌微微沉思一下,而后朗声说道:“这第四个妻子,应该是人的身体,,人类疼爱**,不亚于丈夫体贴第四个妻子的情形,但若大限来临、生命终结之时,灵魂总会背负着现世的福报业果,孤单寂寞地离去,而**轰然到地,没有办法陪着。”

听到张煌的这个回答,周围众人顿时露出了沉思的表情,片剪之后无不似乎深有所悟,不过张爆却没在意其他人的表情,反倒继续笑着说道:“这第三个妻子,无异于人间的财富权利地位利益人们时时刻刻渴望着这些东西,但是不论多么辛苦储存起来的财宝,多么努力登上的高位,到了死时都不能带走一分一毫,”

听到张煌说的分明,这时候有老和尚身边的小和尚忍不住出声问道:“那个第二个呢?第二个妻子有代表什么?”

张煌笑着看了这个不懂规矩的小和尚一眼,忽然脸色变的有些黯然。平静的说道:至于这第二个妻子嘛她其实是父母、是妻儿、是兄弟、是亲戚、是一切朋友和仆佣,我们活在世上,互相疼爱,彼此思念,难舍难分,到了死神当头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哭哭啼啼,痛不欲生,就这样伤心的将我们送到城外的坟墓,但是用不了多久,却会渐渐淡忘了这件事。重新投身于生活的奔波中。”说到最后张煌长长的一阵沉默,而后带着一种谁都感觉不到的异样,喃喃自语道:三秋一过,世间迅把你忘怀,”

小和尚明显不懂张煌的感伤是为了什么,只是在那里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倒是殿中不少大臣仿佛被触动心怀,一个个露出了感悟的表情。

于是就这样沉默了一会儿,张煌却又笑着说道:“那第一个妻子,其实就是人的心,和我们形影相随。生死不离的一颗真心,它和我们的关系如此密切生死不离,但我们也最容易忽略了它,反而全神贯注于虚幻的色身,就像那今年老色衰平平凡凡的妻子一样,呵呵,大师,孤说的这些可还正确?”

听完张煌的解释,众人无不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一个个满脸佩服的看着张煌,这一刻无论那个大师说他的回答是否正确,在这些人心里,张煌这番解释也是人深省的!而对面惠得老和尚在沉默片刻之后,忽然大笑着说道:“国着集然深具慧根”说到这里他微微一顿,紧跟着更是颇狂的大笑起来:和尚是肉身,国君也是肉身。和尚为何要拜国君?!”

眼瞅着这老和尚忽然在这里老夫聊少年狂,周围众人顿时一阵无语。可是却也拿他全无办法。人家这明显是在那佛法说事,就算是你下令将其拿下,终究还是难以服众啊!

不过这时候张煌却只是微微一笑,忽然很突兀说道:“当然有讲经大会,高僧端坐堂上,然而这时吹来了一阵风,把挂在门口和堂内的佛幡吹得飘舞起来,一个僧人说是风吹而幡动,是故只是风动不是幡动。另一僧人却说是幡在动而风没有动。

互相都坚持自己的看法,争论不停止,斯时六祖慧能闻言,旋即走进经堂,笑语道风动、幡动,仁者心动,”

听到张煌所讲的故事,惠得老和尚顿时露出了不屑一顾的表情,因为这段“风动、幡动、仁者心动”的公案,其实是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实在是有些过于通俗过于烂大街了,几乎每个人都能说上两句来。

慧能大师所说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一既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而是你们自心认为是在动,,

但是谁想到就在惠得面露不屑的一刻,张煌忽然话锋一转轻声笑道:只,,且问大师,你是身动还是心动?

听到张煌这句话,大殿里面顿时陷入了一番死寂之中!!群臣各个。默不作声,惠得老和尚更是面色一变!

庄子曾经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僧肇也有其著名的《物不迁论》,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仁人学者在这里表过多少精彩的议论。在场众人大都听过,也领悟过其中的意思,但事实上真正透彻的能有几人?

风动、幡动很容易理解,说心动就很不平常了说是“风动”那山为什么不动只有格在动;说幡动。没有风的时候为什么不动呢,,两者都可以讲,但都不能成立。因缘合和,二者结合在一起就动了,只是缘起缘灭的一番因果纠缠而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