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291势在必行(1 / 2)

加入书签

 听了范二的吐槽,李祥刚冒出来的那点侥幸心思,顿时就荡然无存了,袁崧亦是愁眉紧锁。

历朝历代,海盐从来就不是什么军事要地,

在面对孙恩之前,吴郡从来就没有碰到过从海上来的敌人。

而现在......

将海盐比作是吴郡的海上门户,大概是现在最恰当的比喻吧?

若是孙恩的乱军从这个海盐登陆,继而一路往北杀来的话,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他们长驱直入,直接兵临城下。

袁崧最担心的,便是米贼兵临城下,因为吴郡城的经济现在已经是外强中干了。

由孙恩第一次登陆带来的后遗症,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如果孙恩兵临城下,他们除了第一时间加入乱军,大概不会死守着连粮食都没有的郡城吧?

要想杜绝这样的危险,将米贼挡在门户之外无疑是唯一的办法。

可吴郡并不只有海盐这一个海上门户!

因为吴江正好就是由太湖流经吴郡,继而往东汇入黄浦江的,孙恩的乱军是可以从海上进入黄浦江,继而沿吴江而上,直接到达郡城之下的。

也就是说,孙恩真要是一心一意攻打吴郡,至少有两条路可选。

袁崧这几个月来组织的士卒不过五千人而已,这些人如果只守护一条要道,勉勉强强还是可以做到阻止孙恩军的任务的。

可让这五千人在十八个时辰之内赶往海盐,又谈何容易?

更何况将这些人派往海盐之后,吴江口由谁来驻防?吴郡城由谁来驻防?

看着袁崧渐渐黯下来的脸色,范二不得不出言安慰道,“刘都督既然知道了孙恩的意图,大概不会坐视不管吧......”

袁崧摇摇头,沉声说道,“他之所以这么焦急地命人送信给我,你们以为是他怎的认为,米贼一定会在海盐登陆?”

“那是?”听了袁崧之语,范二顿时起了一头雾水。

袁崧已经冷静了下来,缓缓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你也是领过军、打过仗的,更应该理解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道理啊。如果刘都督确定米贼从海盐登陆的话,他岂能坐视不理?可要是孙恩再次从上虞或是句章登陆呢?”

范二想不到袁崧能做出这样的分析,他只一细想便觉得这更符合刘牢之的心态。

无论如何,刘牢之的主力部队都不会到海盐等待孙恩大军的。

他至少要等到百分百确认孙恩的大军的确是从海盐登陆,才会派兵救援,否则就会有被人趁虚进入会稽的危险。

要是他此时失掉会稽的话,颜面何存?

而他已经让人送信命令袁崧,要是袁崧没能防守海盐,责任就全都是袁崧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