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执剑天涯,静听风雨(1 / 2)
读史随笔五则
金庸
一九六二年六七月间,我写了几则随笔,发表于《明报·自由谈》副刊(发麦时用“华小民”的笔名)。最近重读,觉得这几篇短文粗陋,多所抄引,无甚创见,兹重刊以博读者一粲。
刘聪的“愧贤堂”
西晋是亡在匈奴人刘聪手中的。西晋的怀帝、愍帝被刘聪俘虏而杀死。刘聪残暴凶恶,杀兄屠弟,逼奸母后,荒淫无度,件件做得十分到家,灭晋后,将西晋所有大官的女儿,个个收为妃子,晋的太保是刘殷。刘聪也姓刘,但他毫不客气,照样将刘殷的两个女儿收为妃子,后来看到刘殷的四个孙女相貌也不错,于是兼收并纳,不管她是姑母还是女儿,一起收入后宫。当时号称“六刘之宠”。
可是这样一个淫虐狂者,在政治上也有他的好处,便是肯接受臣下的直谏。
有一次刘聪以鱼蟹供应得不新鲜,斩了水产处处长,又因为建造两座宫殿不满意,斩了土木工程部部长。又有一次,他到汾水去参观捉鱼,一晚没回,中军大将军王彰提出劝告。刘聪大怒,将他关入牢狱,于是许多皇族都来哭泣进谏。刘聪怒道:“老子是桀纣吗?你们这批混蛋哭哭啼啼吵什么?”公卿列侯百余人一齐除下帽子叩头,涕泣进谏。这一段进谏大拍马屁,可称妙文,兹照录如下:“陛下功高德厚,旷世少比。往也唐、虞,今则陛下。而顷来以小小不供,亟斩王公;直言忤旨,遽囚大将。此臣等窃所未解,故相与忧之,忘寝与食。”刘聪一听有理,居然马上接受,说道:“我昨晚大醉,并非本心,若不是诸公说明,我还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于是每个进谏的臣子都赐帛百匹,以资奖励,派人去赦免王彰,对他说道:“先帝赖君如左右手,君著勋再世,朕敢忘之?此段之过,希君荡然。君能尽怀忧国,朕所望也。今进君骠骑将军,定襄郡公。后有不逮,幸数匡之。”
群臣之马屁功夫,实已登峰造极,什么“往也唐、虞,今则陛下”,刘聪照收不误,君臣双方面皮之厚,也可说“旷世少比”。但群臣不怕杀头而进谏,刘聪不怕失面子而接受,都很不容易。刘聪正式向臣下认错,说:“此段之过,希君荡然……后有不逮,幸数匡之。”(这一件事,是我错了,请你不要见怪介意。以后我有不对的地方,请你要不断地指正。)风度足佳。
到第二年,刘聪立刘殷的女儿为皇后,要为她起一座“凰仪殿”。那时刘聪坐在逍遥园的李中堂内,廷尉陈元达上前切谏:“陛下践阼以来,已作殿观四十余所,加之军旅数兴,馈运不息,饥馑疾疫,死亡相继,而益思营缮,岂‘为民父母’之意乎?”刘聪大怒,说道:“朕为天子,营一殿,何问汝鼠子乎?”命人拉他出去砍了。可是陈元达早就料到有此一招,先出绝招,用一根大铁链,一把大铁锁,将自己的腰锁在李中堂前的一棵大树上,左右侍卫拉他不动。
许多大官知道了,一齐来进。刘皇后也谏道:“今宫室已备,无烦更营,四海未壹,宜爱民力。廷尉之言,社稷之福也。陛下宜加封赏,而更诛之,四海谓陛下何如哉?夫忠臣进谏者固不顾其身也,而人主拒谏者亦不顾其身也。”意思说忠臣进谏,早已不顾到自己的生死安危,而皇帝拒绝忠言,那也是不顾到自己的生死安危。
刘聪终于接纳了,对群臣道:“朕比年以来,微得风疾,喜怒过差,不复自制。元达,忠臣也!朕未之察。诸公乃能破首明之,诚得辅弼之义也。朕愧戢于心,何敢忘之?”于是赦了陈元达,大赏群臣,将逍遥园改名为“纳贤园”,李中堂改名为“愧贤堂”,笑嘻嘻地对陈元达道:“本该是你怕我的,现在却变成我怕你了。”
刘聪将一座厅堂改名为“愧贤堂”,公开承认自己的过失,表示愧对贤人。他只是个不学无术的匈奴人,却有如此胸襟,在这一点上,后世君王亦有所愧乎?
“不为不可成者”
打了十二小时麻将,大败亏输,往往便苦笑道:“劳民伤财!”进行一件生意,花了不少力气,结果却一无所获,只有双手一摊,道:“劳民伤财。”这些小事是不足道的,但在一个国家中,“劳民伤财”却是极大的灾祸了。
自古以来,中国的大政治家便把“劳民伤财”这四个字,列为治国的大戒。我们读历史,每见有皇帝要兴建什么大建筑,定有不怕死的臣子竭力反对,唯一的理由便是不可劳民伤财。我从前常常觉得奇怪,心想皇帝富有四海,建造一两座宫殿有什么了不起,难道真的会把几万万百姓都累死了?后来才渐渐明白,建造一两座宫殿只是一种象征。当政者如果不恤民力,可以不怕劳民伤财而大造宫殿,自然也可以不必怕劳民伤财而去做任何“伟大的”事情,结果定然弄到民穷财尽,天下大乱为止。
管仲曾提出一个主张:“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有许多事情实在是极难办到的,应当正确估计人民的力量,不要勉强。《礼记·王制篇》中说:“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元代陈皓注解说:“用民力,为冶城郭、途巷、沟渠、宫庙之类。”
那就是征调民力来从事基本建设,只能占总劳动力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中国的经济仍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基本上和两千年之前没有太大的不同。遇到了荒年,古人要更加珍惜使用劳动力。《周礼》上说:“丰年三日,中年二日,无年则一日而已。”意思说遇到了灾荒严重的年份,征用民力来从事基本建设,共可占用总劳力的百分之零点三左右。
民固不可劳,财亦不可伤,《礼记·王制篇》上还有一段文字,特别说明一个国家积蓄的重要:“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这几天《杨贵妃》电影正在上映,影片中这个唐明皇,在初做皇帝时,政治是非常清明的。他在打猎之时,任用姚崇做宰相。姚崇提出了十点要求,要皇帝答允,他才肯担任宰相的职位,其中一条要求说:“太后(指武则天)造福光寺,中宗造圣善寺,上皇(指唐明皇的父亲睿宗)造金仙、玉真观,皆费巨百万,耗蠹生灵。凡寺观宫殿,臣请止绝建造,可乎?”唐明皇答道:“朕每睹之,心即不安,而况敢为哉?”“心即不安”这四个字,是一个爱护百姓的仁者之言。如果他到晚年时仍能不忘“心即不安”四字,安史之祸是决计不会发生的。
天灾的好处
飓风“温黛小姐”对香港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害,能说有什么好处?但在中国古代,天灾虽然害民,却往往能对百姓有益处。那是因为皇帝认为天灾是上天对他施政不满的一种警告。皇帝是天的儿子。天是不会说话的,它见到皇帝干得太不像话了,就会降灾示罚。所以即使是最暴虐无道的皇帝,遇到天灾时,总会暂时地将政治改善一下。最妙的是“日食”,这种天象对百姓毫无害处,但古代的君臣也当是重大天灾,是上天的警告。
这种例子,在中国历史上不知有几千几百次。我们这里只谈谈汉明帝。明帝是汉光武的儿子,他母亲阴丽华是当代著名的美人。汉光武刘秀那时还没做皇帝,听到她绝世美貌的名声,曾说:“娶妻当得阴丽华!”后来果如所愿。最后甚至废了郭后,立她为后。郭后的儿子很识相,把皇太子的位子让给了明帝。
明帝为人很精明,脾气却暴躁,常辱骂大臣,对侍从近臣甚至出手殴打。有一个做郎官的人,名叫药崧,不知怎的,得罪了明帝,明帝举杖猛撞。药崧吃不消了,躲到了床底。明帝大怒,大喝一声:“郎出!”那药崧文才很好,出口成章,在床底吟四言诗一首曰:“天子穆穆,诸侯煌煌。未闻人君,自起撞郎。”明帝才饶了他。
像这样暴躁的皇帝,遇到天灾时却也很听大臣的劝谏。那一年明帝大建北宫,正逢天旱,有个臣子名叫钟离意,除下了帽子、鞋子,在宫门奏本道:“昔成汤遭旱,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邪?使民疾邪?宫室荣邪?女谒盛邪?苞苴行邪。谗夫昌邪?’窃见北宫大作,民失农时。自古非苦宫室小狭。但患民不安宁。宜且罢止,以应天心。”明帝回答道:“成汤所引的六事,都是我做皇帝的一人不好,你戴上帽子,穿上鞋子吧,不必客气。”于是下令停建宫室,所有不必要的基本建设工程,一概停止,同时下诏自我批评,向公卿百僚谢罪。老天也真凑趣,居然便下起了大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