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家立业(1 / 2)

加入书签

 1935年9月12日,王印昌生于黑龙江省肇东县洪河乡光荣村宫祥屯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王德福,解放前给地主扛活,家里非常的贫苦。解放后,他们家分到房子得到了地,日子才一天天好起来。

1994年父亲王德福去逝,享年86岁。父亲一生是劳累的一生。

母亲刘海芹,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是一个伟大的贤妻良母。一生养育了7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

2002年母亲去逝,享年85岁。

老王家祖祖辈辈没有读书人。解放后,父母商量把11岁的大儿子王印昌送去上学。不求光宗耀祖,就是不想让孩子再当一个“睁眼瞎”。也不求有大出息,最起码能看懂信、会算帐,能写自己的名字。就这样,王印昌成了老王家祖辈上第一个上学读书的人。

王印昌也没辜负父母的期望,学习在全班是最优秀的,劳动是全班最突出的。小学三年级在宫祥屯念书,四年级转到洪河乡念了。

洪河乡离王印昌家十多里地,每天要走半个小时的路。冬天起大早,晚上贪大黑。有时遇上刮风下雪,那是经常的事情。一年四季,苦就不用说了。有不少小孩子嫌离家远,走不起,就不念了。

王印昌喜欢念书,他要念到高中,将来能考上一所大学。

可就在1951年6月,王印昌在洪河小学中心校念6年级,还没毕业,国家要求从6年级学生中选择家庭成份好、品德好、学习好、作风好的学生,到专业学校学习。肇东市组织部便保送王印昌到黑龙江省公安干部学校学习一年(齐哈公安干部学校)。主要学习政治、公安业务。培训一年,充实到基层工作。

1952年6月,17岁的王印昌,离开他的家乡——黑龙江省肇东县。单枪匹马,只身一人,来到了距他的家乡肇东县1000华里的黑龙江省开通县公安局,当了一名公安战士。可以说,这是他人生中最最艰难的选择。

说句心里话,王印昌从小到大,从没离开过父母。在老王家,王印昌是长子,他父母真是舍不得他离开,他自己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第第妹妹们也都舍不得他离开。

不离开也得离开,当初,上公安干部学校学习是他母亲的决定。王印昌说:“在他刚上小学6年时,组织部门就选拔他到黑龙江省税务学校学习,他母亲没有同意;两个月后,组织上又保送他到黑龙江省军工厂学习,母亲又给制止了。第三次,组织部门力推王印昌到黑龙江省公安干部学校学习。这次母亲啥都没说,就说一句话,必须去。”

母亲的意思很明确,咱们家就是一个贫民家庭,念了几年书,组织保送你两次你都不去,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念了几天书,是国家培养的你,也该你报效祖国的时候了。现在正是国家用人之际。俗话说“儿大不由娘”,是小鹰早晚要出飞,你想搂也搂不住,就让他远走高飞去吧!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印昌也该当家了。他“初生牛犊不怕虎”,只身闯入开通县。

1952年,开通县归黑龙江省管辖,属黑龙江省南八县。王印昌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漫漫长夜,17岁的他咋能不想家?

想家,是一个人的天性。特别是想父母、想兄弟姐妹,还想家乡的同年伙伴。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在他的脑海里闪现。

咋来时,他对开通的自然环境及生活习俗,非常不适应。感觉开通与肇东是两个天地。肇东,黑土地油汪汪,一马平川。田成网,树成林,道路平坦,村庄密集,民房整齐,常年无大风。开通县就不行了,沙丘碱片,一望无边,二十里看不见一个屯子。一年两场风,一场6个月,风天睁不开眼睛,有民房被风沙吞没,有的农户住在地窨子或窝棚里。

肇东,井水深达二三十米,水质清澈,甘甜。开通,井深二三米,水质污浊,又咸又有味,非常难喝。由于水中含氟高,人们都一口黄牙。这里蒙汗杂居,语言不通。蒙族饭菜非常难吃。

想家,跟谁说,只能忍受。有时他就偷偷含着眼泪,想念肇东,想念洪河,想念父母,想念他们。

“儿行千里母担优”。母亲更是想念儿子。只从王印昌到千里之外的开通县,母亲没有一天不念叨的。小昌子(王印昌小名)不知咋样了,晚上冷不冷、白天热不热,吃的饱不饱,穿的薄不薄……。

妈妈曾经打听过,说,开通县那地方地广人稀,大漠荒原,草场连片。

王印昌一个17岁的孩子,在开通县那个地方举目无亲,连个认识的说话的人都没有,憋屈死了。妈妈还听说,那里的狼特别多,老人家总惦念这件事,千万别和狼碰上,一旦碰上可咋整?跑、没狼跑的快,越跑它越撵你,不跑还不行,你说可咋整。

每当母亲叨咕这事儿时父亲就不愿意听。父亲说,你没事儿就总叨咕那些个闲事啥用?他也不是小孩子,17岁也算是个大人了,你总替他耽心干啥?儿孙只有儿孙福,咱儿子没有那么傻。再说了,他们要是出门,也不是他一个人,一出去就是一帮人,身上都背着匣子枪,啥狼敢到他们跟前儿,总操那个心没用。其实,母亲就是想儿子。

说句真心话,王印昌到开通县工作,当时归黑龙江省管,他并没打算在开通县干一辈子的想法。哪都不如家乡好。他寻思在这里好好干几年,慢慢调回去,调到父母身边。没想道,1954年8月,开通县划归吉林省,由吉林省管辖,王印昌想要往父母身边调的想法遥遥无期了。

当时王印昌也年轻,想法也单纯,在哪干都一样,他并没把调工作当成一种目标。无论在那,都要好好干,给父母争光,为自己争气。

王印昌也真的很争气,无论领导让他干啥,他总是没二话,雷厉风行。当时公安局只有20几个人,整天忙的脚打后脑勺。1956年王印昌调回局里,在刑侦股当技术员,可领导经常派他去干一些份外的工作,王印昌从不打驳回,每次都认认真真的去完成。领导对他印象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