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激讥语王侁逞得意 恶地名令公发悲情(2 / 2)

加入书签

这时,传令兵来到营中说:“元帅正在大帐中大发雷霆,请将军过去议事。”

王侁应了一声:“知道了。”传令兵走了。王侁对那两个人说:“我不留你们,你们走吧,先说好,是你们要我逼杨继业与你们作战的,如果,出了什么事怨不得我。你们的元帅真是有病。”

说罢,送走二人,自己朝大帐而去。很远,他就听到潘美嘶哑的怒吼声中夹杂着哭腔,突然,一股快慰涌上心头,他有些幸灾乐祸,刚才在潘美那里受到的委屈顿时飘散了。他进入大帐的时候,甚至春风满面。

潘美见他进来,瞅了一眼,气嘟嘟地说:“都是你的馊主意,现在飞狐丢了,蔚州也快要落入敌人手里了。”

王侁惊道:“蔚州怎么了?”

潘美将案头上的信往王侁怀里一扔,说:“你好好看看。”

王侁拿起来看了一下,原来那是潘璘的求救信。王侁将信放在一边,说:“是时候该放老虎出来了。”

潘美问:“你说什么?你在嘀咕什么?”

王侁说:“应该让杨继业去救蔚州。”

潘美疑惑地问:“不是商量好了,不让他去立功吗?”

王侁说:“元帅,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我们正需要他,只有他才能救蔚州啊。”

刘文裕也附和说:“监军说得对,不能让他当看客。”

潘美连连点头说:“对对对,快去请杨继业来商量军事。”

传令兵还没有出营,杨继业已经到了大营外,传令兵忙请他进帐。

杨继业见了潘美说道:“末将因军事紧迫未听召唤,私自来到大营,望元帅恕罪。”

潘美堆着笑脸说:“杨将军一心为国,宵衣旰食,乃我军楷模,理应奖励,怎会怪罪,快请坐。”

杨继业坐下了。潘美扬了扬手中的圣旨:“这是圣旨,诸位也许都知道,现曹彬已被契丹人击败了,契丹人现在调转枪头指向sxsx危急。皇上令我们收缩防线,掩护云、应、寰、朔边民回国。现契丹军重军围困蔚州,蔚州岌岌可危,万余军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应该速速前去救援。”

潘美话未毕,杨继业说:“不可,现契丹军在幽都大获全胜,士气旺盛,此时与之争锋只会落败,宜遵圣旨,先护边民回国,然后寻觅良机,徐图进取。”

护军刘文裕说:“杨元帅此言谬也,我军出师以来,屡挫敌军,sx之敌望风而逃,怎么现在就怯了?已听见敌军偶获小胜就胆寒了?杨元帅一向骁勇善战,怎么现在第一个畏惧了?”

杨继业说:“护军差矣,前者我三路大军齐头并进,遥相呼应,现幽都已败,我军独木难支,不可硬拼。”

刘文裕哼了一声说:“畏惧就是畏惧,哪有那么多说辞?”

杨继业正欲发火,潘美说:“蔚州乃sx咽喉,蔚州若失,契丹军长驱直入,云、应、朔、寰皆不守也。令公还是辛苦一趟,救援蔚州吧。”

杨继业说:“不然,现只能令蔚州之军伺机突围,契丹军气盛不可与战,战则不利。且朝廷命令我们护送云、应、寰、朔之民回国。现今,只有领军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守将,待大军离开代州那天,云州之民先出,我军到应州,契丹军必来求战,随后,令朔州军民直入石碣谷。派千余人持强弓硬弩阵于谷口,以骑兵掩护中路,如此,则可保万一也。”

王侁叫道:“杨公领数万精兵,却畏懦如此,岂不让人笑话?但朝雁门关川中大张旗鼓而行,契丹人恐怕避锋还来不及呢。”

杨继业忙说:“不可不可,雁门关川中险要之地,便于设伏,此举必取败亡。”

刘文裕说:“我看杨公已被契丹人吓破胆,不复往日雄风了。”

杨继业说:“非杨某怯懦,只是白白送死,于军于国不利。”

王侁讥道:“君候素号无敌,今见敌来,逗挠不前,莫非心有异志?”

杨继业道:“杨继业岂是贪生怕死之辈,只是时势不利,徒伤士卒而无功。既然诸位觉得杨某当赴大难,杨某且行。”

临行之际,潘美握着杨继业的手嘱咐道:“我儿潘璘生死皆赖杨公之力,望杨公念在你我同僚份上,解我儿于厄难。”

杨继业泪流满面,说:“杨某此行必然不利,杨某乃太原降将,理应受死,然而皇上不杀杨某,反而任用杨某做边帅,授以兵权,上阵杀敌。杨某并非纵敌不战,只是没有杀敌良机啊。既诸公责备杨某避敌,今杨某先行赴敌死战。”

杨继业摊开地图,指着图中一处说:“陈家谷山险谷深,易于敌人埋伏,诸公一定要在谷口设置强弓硬弩为左右翼以待杨某转战而来,然后,以步兵夹击契丹军,希图取胜,不然,我军无遗类矣。”

潘美但请杨继业放心前去,他们随后应援。

杨继业洒泪而别。兵过狼牙村,但见山势嵯峨,森然欲相搏,不禁心惊,因问此地何名。手下回答,此处名叫狼牙村。杨继业一听呆住了,心中愈加怏怏不乐。副将王贵问其故。

杨继业喟然长叹:“今番果然难逃矣。”

王贵说:“大哥怎么说如此丧气话?”

杨继业说:“辽君,天狼星也,此地又名叫狼牙村,我姓杨,羊入狼口,必败无疑矣。”

王贵道:“大哥休生邪说,我们且小心前往,不利则返。”

杨继业垂泪说:“奸佞嫉妒我功多,恨我不死,我死何妨,只是连累了这么多兄弟。”

王贵说:“大哥休要如此,伤害将士的士气。”

杨继业长叹一声,行不久,探子来报,前面有契丹军挡住去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